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12/18/016294.html

等待处理…

时光与情感的交织

——读陈凤《笔墨都江堰》有感

点击量:2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在都江堰作家协会微信群里看到陈凤老师的新作《笔墨都江堰》,满是喜欢,于是约请陈老师把原作发给我。我打印了出来,细细品味,那种感觉甚是唯美,便有想写一篇读后感的冲动。花了几天时间专注构思、写作、润色,惴惴怀心,深怕有负于陈老师的这首美丽诗篇,鼓足勇气,遂成如下一篇小文。

在独坐烛火的静谧时刻,当泛黄信笺在手中缓缓铺展,《笔墨都江堰》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深情与历史韵味的世界。

诗中那起笔的姓氏与落款的芳名,仿佛在时光的长河中轻轻叩响了记忆的门扉,字里行间弥漫着的情深缘浅,让我们不禁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念之中。忆起那小窗内的身影,行云流水般的动作,千针刺蜀绣、万线绣韶华,那细腻的针脚中蕴含着无尽的情感,仿佛将岁月的美好都细细地绣入了绣布之中。拾针捻彩的瞬间,月映照着那清丽的容颜,那是一种纯净而又动人的美,仿佛能穿透时光的迷雾,直抵我们的心底。

笔墨流转间,与谁一同行走在都江堰?西街宣化门、南桥杨柳河,这些熟悉的名字在诗中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面。繁花落尽,春又重来,都江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在它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条水流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曾经的繁华与喧嚣,如今都已化为淡淡的回忆,而都江堰却依然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守望着这片土地,见证着一代又一代的兴衰。

登顶玉垒阁,那巍峨雄壮、气宇轩昂的景象令人震撼。东观千年古城,那古老的城墙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西瞰天府平原,那广袤的土地上孕育着无尽的生机;北眺岷江源头,那奔腾的江水仿佛是历史的长河在流淌;南望八百里青城,那连绵的山脉犹如大地的脊梁。站在玉垒阁上,仿佛能俯瞰到整个世界,那种开阔的视野让人心胸为之开阔,情感也随之澎湃。

夜色中的都江堰,褪去了绫罗绸缎,更深露重,山水寂然。月下人的思绪交错,仿佛在与这古老的城市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封存鸿雁,熄烛火,一梦至明天,那是一种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期待。在这寂静的夜晚,都江堰仿佛也在沉睡中沉淀着自己的历史与情感,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这首诗让我不禁想起了古人的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江堰,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不仅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见证了都江堰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而《笔墨都江堰》则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都江堰的历史与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被一些古老的建筑、历史的遗迹所吸引。它们仿佛是时光的使者,将我们带回到过去的岁月,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而都江堰,正是这样一座让人心生敬畏的城市。它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教会我们要勤劳、要智慧、要坚韧不拔,要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行。

《笔墨都江堰》让我对都江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历史与文化有了更深厚的情感。它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心灵的大门,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那份独特的魅力。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都江堰的历史与文化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附诗:

笔墨都江堰

□陈凤

独坐烛火下

铺展泛黄信笺

起笔谁之姓氏

落款谁之芳名

字里行间

情深缘浅

忆谁于小窗内

行云流水

千针刺蜀绣

万线绣韶华

拾针捻彩

月映清丽容颜

笔墨流转间

与谁行走都江堰

到西街宣化门

至南桥杨柳河

繁花落尽春又来

记载历史变迁

登顶玉垒阁

巍峨雄壮气宇轩昂

东观千年古城

西瞰天府平原

北眺岷江源头

南望八百里青城山

夜色都江堰

褪去绫罗绸缎

更深露重山水寂然

月下人思绪交错

封存鸿雁熄烛火

一梦至明天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难忘小炭窑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