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有一条名为“堰功道”的大道,它笔直地通往伏龙观,在这条道上,有一尊不怒自威的铜像赫然伫立,他就是因清正廉洁、不畏强权、爱民如子而扬名朝野的晚清名臣丁宝桢。“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这副时人在他逝世时所写的对联概括了丁宝桢一生的功绩,也是他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丁宝桢的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任四川总督十年间,改革盐政、整饬吏治、修理都江堰水利工程、兴办洋务、抵御外侮,政绩卓著、造福桑梓、深得民心。
即将迎来首演的川剧《丁宝桢》正是取材于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事迹,一改常见表现清官忠臣的老旧套路,别开生面,以波澜壮阔的气势重现都江堰历史画卷;以精彩纷呈的故事塑造出一个生动多面的丁宝桢。
话剧《苍生为念》采用明、暗线交叉的手法,以丁宝桢在成都为官期间的经历为明线,给长子丁体常的家书为暗线,同步推进、相互呼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解构,客观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
丁宝桢主题剧作首演
都江堰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他该如何?盐枭垄断暴利,百姓无盐可用,他又该如何?上任四川总督后,改盐政、治官吏、修水利……穿越历史烟云,丁宝桢主题剧作迎来首演,为观众呈现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以晚清名臣丁宝桢为原型创作的主题剧目——川剧《丁宝桢》和话剧《苍生为念》分别于2024年11月15日、11月20日在蓉首演。
该剧由四川省纪委监委、省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汇聚各方力量资源倾力打造。其中,川剧《丁宝桢》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作演出;话剧《苍生为念》由成都市文联承办,成都艺术剧院创作演出。两部作品以独具川味特色、鲜明巴蜀风格的表演形式,通过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丁宝桢的廉洁形象和时代精神,力求让观众在大饱眼福的同时,深刻感受廉洁文化的魅力和思想浸润。
一个故事 两部作品
丁宝桢主题剧作“诞生”
丁宝桢是一个充满现实意义的历史人物,如何通过不同艺术手法,讲好同一个人物?川剧《丁宝桢》采用写意表现手法,生动再现丁宝桢在晚清腐朽飘摇的政治生态中,依然坚守为官初心的廉洁人生。
“治水先治官,治官为治水。”青年川剧演员王裕仁透露,川剧《丁宝桢》主要聚焦在丁宝桢对“水患”“人患”双重困难的处理与应对上。“如何在治水之间见清廉、见反腐,如何把握治水与治官之间的戏剧关系,是我们戏剧演员十分重视的问题。”对此,该剧巧用8个男演员饰演“水”与“官”的嵌合体,最大可能保留川剧的传奇、诙谐等剧种风格,充满浪漫色彩。
而话剧《苍生为念》则采用明、暗线交叉的手法,以丁宝桢在成都为官期间的经历为明线,给长子丁体常的家书为暗线,同步推进、相互呼应。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解构,客观展现人物的心灵世界。
导演李伯男直言:“戏剧创作是要将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追求、情感思虑外化给观众看,并感染人、打动人、启迪人。”对此,话剧巧妙融入四川地方文化特色,在展现话剧艺术表现力的同时,通过情节的推动和人物关系的变化,不仅展现出丁宝桢对百姓的关怀、对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展现出他在政治斗争时的果敢与智慧,给观众呈现一个更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
创新形式 丰富载体
让廉洁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要把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廉洁文化丰富内容,积极宣传廉洁理念、廉洁典型,推动形成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今年以来,成都市纪委监委以深化“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成都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内涵,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持廉守正文化养分,不断丰富廉洁文化表达,川剧《丁宝桢》和话剧《苍生为念》应运而生。
作为廉洁主题剧作,最重要的是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同时,让廉洁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营造崇廉尚廉浓厚氛围。两部作品以丁宝桢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生致力报国爱民的感人故事为原型,将其不畏强权、勇于担当的勤廉精神跃然舞台,是这部剧的重要看点之一。
(清廉蓉城 成都市川剧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