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工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智参加视察,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陪同视察。
视察组来到已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的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听取汇报,参观该院门诊大厅、急诊科、中医馆、检验科、儿保室等,详细了解其建设和发展情况。
在随后召开的情况汇报会上,视察组听取了市卫健局关于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情况的汇报。青城山镇中心卫生院负责人从医院管理体系、能力提升、人才培养及存在短板问题、下一步工作举措等,对医院建设作简要介绍。
与会人大代表积极发言,就加大医疗人才招引力度,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次第培养名医,进一步关心关爱一线医疗职工,强化市镇医疗资源联动共享,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医疗设备分年度、分梯度采购,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医疗水平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视察组对市政府多举措推进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工作所作的努力表示肯定,并强调,要加强要素保障,夯实次中心建设基础。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统筹规划、逐年投入,妥善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问题。多渠道筹措资金,分批购置急需急缺医疗设备、诊疗设备,提档升级老旧设备。要强化专科建设,提升次中心服务能力。结合各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际,科学规划布局次中心临床特色科室建设,并集中力量培育建设技术水平高、服务质量优、带动作用强、群众认可度高的基层临床特色科室,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专科医疗服务项目。要促进资源下沉,提高次中心运行水平。加强城乡联动,推进市级医院与次中心深入合作。积极推进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科学整合、高效利用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实现医共体内部人员、管理、财务、药物、信息统一,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要加强人才培养,壮大医疗卫生队伍。要结合都江堰市实际,探索建立市域内卫生人员编制“周转池”,实行统一招聘、统筹使用、规范管理,落实“市管院用”,合理调剂人才到次中心。进一步深化上下协同的人员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形式和内容,多渠道培养重点学科带头人、全科医生、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以人才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让老百姓感受家门口好医院的优质医疗服务。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