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一个城市,我就喜欢跟出租车师傅聊天,去合肥也不例外。我问师傅是本地人吗,他趁等红灯的当儿回头瞅了我一眼,缓缓说:“我是亳州人,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地方。”我笑道:“是曹操的出生地亳州吗?好像在安徽省西北面。”一下子拉近了距离,师傅变得热情起来,问我从哪里来,是来旅游吗?我于是目标明确地请他推荐一两处好吃好玩的地方。师傅说:“去罍街吧。”“雷街?”——这次算我没文化了。
“罍”的意思是“口小肚大的青铜酒器”,外形像我们蜀人说的酒坛子,也可用于盛水。《诗经》有云:“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意思是:“我姑且斟满一金樽美酒,安慰离思和忧愁。”“罍”的历史悠久,甚至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安徽曾出土过国宝级的青铜艺术品“春秋镂空龙耳罍”,造型精美绝伦,据说,“罍街”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个国宝。此外,安徽本地还有一个叫“炸罍子”的饮酒习俗,指饮酒者豪爽地端着“罍”饮酒,饮之前要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才算,然后各自一饮而尽。“炸”大约指的是撞击声或者豪爽利落喝酒的那股劲儿。
罍街地处合肥市的宁国南路与水阳江路的交口处,是合肥的美食街。晚霞从高楼的间隙里流泻出来,把广场上一个两米多高的青铜罍雕塑映照得金光灿灿。目光所及,彩灯辉煌,到处一片流光溢彩。满街飘着浓郁的肉香,微凉的晚风吹过,让人忍不住贪婪地大口吸气。
罍街有很多美食,大多美食背后还有历史典故。三河米饺与蜀地的锅贴饺外形相似,但饺子皮由籼米做成,饺子馅主要是小河虾,老百姓曾用它犒劳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领袖陈玉成和他的队伍;“救驾烧饼”有像蟹黄一样的金黄外皮,滋味香甜酥脆还带着些许辣味,因为给乞丐皇帝朱元璋充饥救急,便得了这个美名;特别有意思的是“包公鱼”,汤汁红,鱼肉嫩、鱼骨酥,取材于一种黑背的鲫鱼,让人联想到铁面无私的合肥本地名人包拯,故而得名……此外,还有曹操鸡、苞芦松、石头馃、刀板香、徽州毛豆腐、芜湖梅花糕、李鸿章杂烩……光是名字就让人浮想联翩。只选那好听好看且量少速成的品尝,未走一半,已经吃得腆着肚子走路,且满嘴流油、满口生香。更多美食,只能看看,想想。
与我们四川许多古镇上的小吃街不同,这里更像是展示徽州文化的景区。马头墙在深蓝夜空的映衬下显得精巧别致,雕花的木窗更是为其平添了浪漫的气息,门口,方塘里睡莲开得正好,小桥的汉白玉栏杆前,一位年轻的游客正依靠着拍照……小桥另一头,更多的食客在推杯换盏、大块朵颐,他们咀嚼着美食,也品味着眼前这水墨画般的徽派风景。
我在罍街漫步,举着手机四下拍照。远远地从镜头里望见一个戏台,台上站着一个婀娜的戏装美人,似乎在顾影自怜。我便揣了手机,朝那戏台奔去。走近了才发觉,那也只是一个举杯欲饮的女子塑像,戏台高大,衬得那塑像宛如飘飘欲飞的仙子。我想起李白的诗句:“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摧。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心中升起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幻梦感。
第二日晌午,朋友发来地址,说是中午请我吃臭鳜鱼——鳜鱼就好,为什么是“臭”的鳜鱼呢?我疑心这是本地人的幽默和自嘲,类似于我们蜀人把铺面小、味道好的餐馆称作“苍蝇馆子”。再看那地址,好巧,在罍街,竟然还在那个戏台的楼上。(罗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