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06/26/015643.html

等待处理…

遥拜都江堰

点击量:5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都江堰这个地方,我常去,又不常去。说常去是去过好几次,说不常去是仅仅去过几次。

我凝视地图,寻找都江堰市的方位。我已不记得第一次去都江堰是何年何月,但我记得“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我多次到都江堰市,去过离堆和飞沙堰游览,也去过青城山观光,心中总是被这两个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所吸引、惊艳。我时常将它们与我熟悉的金佛山相比,不是一比高下优劣,而是在比较中思索一种山水和文化的相依和相交。

我的视线落在南川、都江堰两个地名上,一个是成都市代管的县级市,一个重庆市辖下的区县。我把两地用直线连接起来,惊奇地发现,这条呈东南向西北方向的400多公里长的连线,竟然笔直地穿越了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且都是离这个特大城市仅有六十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这是一种多么奇特的巧合!

这说明南川与都江堰两个行政区之间的缘分。但不尽如此。我翻阅金佛山的神话故事,又发现相隔400公里外的都江堰,竟然与金佛山有着不解的渊源。神话故事里说,金佛山的诞生是因为都江堰的修建。

请让我大概描述一下这个神话故事。远古时候,金佛山地区还是一片平川,并无高山。而岷江洪水泛滥,经常冲毁成都平原的良田庄稼,严重威胁天府之国人民生产生活。玉皇大帝派李冰前往视察,发现是岷江九条孽龙作怪,于是修筑都江堰,镇住九条孽龙,成都平原终于风调雨顺,年年丰收。九条孽龙被镇住之后,心中不服,玉皇大帝派二郎神化身李二郎协助李冰镇守。有一天,九条孽龙挣脱锁链,跑了出来,并设计了一个恶毒的计划来报复李冰父子及天府之国。它们跑到长江三峡夔门那儿,见长江之水从夔门奔涌而出,流到大海,于是想堵住夔门,使长江之水倒灌成都平原,把天府之国变成一片泽国。它们从贵州拖来九座大山去堵夔门,飞到南川地界,被司晨的鸡公发现,于是神鸡提前打鸣,惊醒了二郎,也吓坏了九条孽龙。二郎一个筋斗云来到川东,正好在南川地界拦住了孽龙,九条孽龙不得已放下九座大山,与二郎交战,被二郎用方天画戟截住龙尾,压在九座大山之下。这九座山就是现在的金佛山,因为是九座,有九层,古时也叫九递山;因观音菩萨教化九条孽龙向善向佛,在山中建金佛寺点化它们,所以又改名为金佛山。

这个远古的传说故事,现在无法考证是谁创作出来的,但它把金佛山与都江堰联系了起来。所以,每次到都江堰市去开展活动或者参观旅游,总是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在与都江堰的朋友喝酒聊天时,闲聊起这则故事,权当一种消遣,或者可以因之多饮几杯。神话世界拉近了人们的心灵距离,文化的力量可以超越时空。

我拾阶而上,以虔诚的心态去参访二王庙,试图探寻金佛山与二郎的蛛丝马迹。二王庙依山势而建,气势雄伟,高低错落,林木葱笼,环境清幽。山与林,林与水,人工与天工,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这里不仅体现了中国园林古建之美,更是记载了李冰父子筑堰保堰的功绩。

李二郞能够与其父亲李冰同列二王庙,说明父子二人在都江堰的功绩可以相提并论。我们都知道都江堰是李冰任秦国蜀郡太守时所修筑,功在李冰,而二郎之功却一般不为人所知。上面所述的神话故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李二郎的功绩主要是镇守都江堰,使其不被破坏。创业与守业同等重要,以致于李二郎与其父同列为王。《四川通志·水利》有《题请李冰二郎封号疏》,清代四川巡抚宪德上疏雍正皇帝,请封李二郎为王,称“蜀守李冰使其子二郎除水怪、凿离堆”,明确记载了李二郎不仅有开凿离堆之功,还有除水怪及捍卫保障之功,恳请圣上封李二郎为“英烈昭惠灵显仁祐王”。李二郎大战九条孽龙并将其镇于金佛山的神话传说,也许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堰,顾名思义,一般都是指人工修筑的拦水堤坝之类的建筑。自古以来,修筑堰塘都是兴修水利的重要方式。大到三峡大坝,小到河沟小堰,都是人工利用和战胜自然、利国利民的工程。

都江堰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冲积地,山壑纵横,而南川亦是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的边沿,均处于盆地与高原的结合点上。都江堰市域内岷江等河流以及南川境内的凤嘴江、大溪河等河流都是长江上游支流,都是长江水系的组成部分。所不同的是,岷江等直接影响成都平原,而南川的水系则主要是影响乌江及长江中下游,且水量不及川西地区丰富,因此,要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必须治理川西崇山峻岭的众多河流。治水如治龙啊。古人的智慧不亚于今人,他们在三千年前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历朝历代在岷江一带修筑堤堰,成为古代兴修水利、促进农耕的重要手段。

在崇山峻岭的川西地区,以堰为名的水利工程可能有数百上千处之多,比如《四川通志》记载有“太平堰”“长流堰”“江安堰”“石堤堰”“螃蟹堰”“骆驼堰”“花家堰”“洪门堰”等等,不一而足,而唯独都江堰名垂青史,成为千古绝唱。为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江堰是上述各堰的鼻祖,成都、灌县、郫县、双流等堰大多是从都江堰分水以后所筑,属于都江堰的子堰,而都江堰,被称为“大堰”。

关于李冰修筑都江堰的记载很多,如《舆地广记·地理类》载“秦时蜀守李冰作大堰于江,以溉诸县”等,在此不必赘述。李冰所处年代距今已有2200多年。两千多年来,都江堰对成都平原的灌溉作用当然是无与伦比的,但是,历史的长河,有时候会和风细雨,有时候会腥风血雨。都江堰也不是一帆风顺一直完好的,而是经历了多次的整修。古时以农为本,凡是国家安定、民族和谐时,都江堰就会成为人民的福祉;而兵荒马乱、社会动荡时,都江堰也会因疏于管理和整治而失去调水功能,造成水患,甚至威胁人民生活财产安全。

《四川通志·都江堰记》载:“汉唐以及宋元,堰法渐坏,至元间……屡修屡圯。”“康熙丙戌夏五月,霪雨弥旬,山水泛溢,人字堤三泊洞府河口尽被冲决,诸邑沿河之城郭庐舍田亩漂没者,灾伤见告矣。”“明末献逆之变,都江堰冲决数百丈,沙石填淤,大异于秦碑所云矣。”《明史·明名臣琬琰录》云:“都江堰自秦李冰为蜀守凿离堆以分江水,灌溉成都田亩,历代相沿修治,兵乱堰废,民不得耕,田野荒芜。”这些记载表明,都江堰自汉唐以来,多次毁损,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甚至“堰废”而“田野荒芜”。

由于都江堰在成都平原农桑中的特殊作用,所以它虽然多次毁损,但也经历多次修复。如《元史》有重臣赵世延“修都江堰,民尤便之”的记载。《明史·河渠》也载:“洪武九年(1376)修彭州都江堰。”到了清代前期,川地人口锐减十之九,都江堰更是年久失修,岷江一带洪水泛滥。清政府推行湖广填川政策,有识之士意识到必修都江堰,否则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和粮仓作用将无以复现。清初康雍乾年间,对都江堰进行过多次的整治和修复。

拜水都江堰,我们回望过去,追忆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不能不感恩我们新的时代。南桥繁华再现,沿着步道,慢步走向离堆和飞沙堰,人们打卡、拍照、拍抖音,或三五成群,或独行独往,怡然自得。鱼嘴、宝瓶口、离堆,岷江之水通畅无阻,灌溉着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但是,这一切,都是人为治理之效使然。《四川通志》载:“江之水未免夹带流沙,必得毎年淘浚,方能深通无阻。”任何一件事,没有必然如此,只有通过努力和艰苦的斗争,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就开始对都江堰进行大规模的维护和整治,都江堰实现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发展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其他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外江节制闸建成,“水小关闸、水大开闸”,提高了宝瓶口的引水率,结束了都江堰无坝引水的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建成了总河灌溉闸,传统的竹笼工艺成为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保证了防洪安全。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又投入巨资建成了工业引水拦水闸,成为飞沙堰的辅助设施,大大改善了成都平原的工业用水状况,使得这道千年古堰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还服务于工业生产。都江堰也在与时俱进啊!

游人如织,人们沉醉在这大好河山之间,惊叹于千年古堰的绝唱,感受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俗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不错的,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这无尽的自然和人文风景,享受风调雨顺和岁月静好,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有人在默默地管理和治理江河湖海,才使得我们的生活风平浪静、充满阳光!(余道勇)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一字得来费功夫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