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06/19/015613.html

等待处理…

李显波的麻雀

——观画家李显波的花鸟画

点击量:4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在成都静默的日子里,没有了嘈杂的街音和汽车的声音,但窗外依旧有麻雀在飞鸣。我知道,其中有一只,是来自都江堰青城山的画家李显波。他的叫声似乎格外清亮。

虽然我并不欠他什么,也未曾向他承诺什么。但经不住他的缠磨,而且,他早已让他的麻雀们在我心里筑巢孵卵,我倒成了它们栖身的一棵树——我以为是上辈子欠了他的债。尤其那几天大家都在居家隔离的日子,偶有麻雀从窗前飞过的时候。

原来是我欠麻雀的。

认识李显波,大约是在九年前。省作协一位朋友写了一篇介绍他的文章,想在我主编的《中国乡土文学》杂志上发表,同时也提供了他画的几幅绘画作品图片,一是作为插图,二是为了证明他的绘画技艺和艺术修养。当我在电脑上用鼠标点开一张张图片时,立即就感觉有一阵阵清风伴随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扑面而来,仿佛让人置身郊外,回到乡下老家,回到与麻雀相伴的童年。这些命名为《古镇清韵》《家园常有好音伴》《庭院深深》《夏凉》《晨音》的花鸟画,主要以麻雀为题材,其风格多为水墨淡彩。那一只只麻雀,无疑是富有笔墨灵魂的小精灵,或成群结队栖于竹枝、房檐、窗前,又伺机待飞;或独自守着一树果实、一枝鲜花、一泓清水,享受宁静。不管是构图还是笔墨的运用,每一幅都让人惊喜,而且倍感亲切。

看着这些麻雀,我记住了画家李显波。

说实话,成都有名气的画家我也认识几个,虽然各有各的风格,或者主攻方向不同,但往往不是我期待的——或许是萝卜酸菜各有所爱吧!李显波可能不算很有名气,但他这几幅画确实打动了我,不管是题材、主题思想还是表现形式,都是我的审美取向所想要的。

本人也是一个国画的追捧者,偶尔也涂鸦几笔以孤芳自赏,只是偏重于山水,对于花鸟很少涉足,其原因是自己笔墨功底不够。看了李显波的花鸟画后,觉得自己连做他的学生都不够资格。

先说他画于癸巳年(2013年)夏天的《古镇清韵》的构图。一幅六尺全开的条幅中堂,整个画面,他很大胆地以五分之四还要多的版面,用淡墨画出古镇一片鳞次栉比的青瓦房为背景,由近及远,渐远渐淡;再于左下方四分之一处,用焦墨画一棵苍劲的古树作为近景;然后用翠绿和淡绿,在左侧向中上方横斜出几根翠竹,与古树老气横秋的枝叶相交;最后,七只麻雀分别落在画面正中上方的两根竹上,与下面瓦房脊背上的三只麻雀成呼应之势。虽然有几乎占满整个画面的淡墨瓦房,有近景的焦墨古树,还有占画面三分之一的翠绿和淡绿的竹子,但是,谁都能看得出来,这些都只是背景和陪衬,麻雀才是主角。

再看他的笔墨运用。作为背景的古镇老瓦房,都是采用小写意,直接用淡墨勾画,几乎是一笔成型,该留白的留白,让错落有致的房顶表现出既断且连的一种态势;近景的古树依旧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只不过用的是焦墨,与淡墨瓦房形成浓淡对比,同时突出它的古意和顽强的生命力;远景的翠竹呈淡绿色,同样采用写意的方法表现其枝叶,与背景的瓦房一样,朦朦胧胧,依稀可见;而近景的竹,则是用写意加双勾来表现它们纵横交错的枝叶,让翠绿的色彩更亮、更饱满,既突出了竹林远近的层次,又与背景的灰和黑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是那十只麻雀,以褐色、灰色和黑色集于一身,同样以写意的笔法,寥寥几笔。墨色浓淡相宜,过渡自然,笔法娴熟果断,如写字一样,起收从容,毫不拖泥带水。

很少见到有画家用如此大的尺幅来作一幅花鸟画,而且除了上方很少的留白,画面几乎是满的,但看起来又很通透,疏密适度,恰到好处地营造出无穷的空间。如果没有高超的笔墨技艺和对主题的深刻理解,是不敢这样大面积着墨的。就“古镇清韵”这个散文或诗歌式的命题或者落款,让读者看到:秋天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古镇还未醒来,一片乌泱泱的青瓦房已尽收眼底,近处的房檐瓦脊清晰可见,远处湮没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若隐若现;街头巷尾,还处在一片宁静之中。突然,一群麻雀叽叽喳喳地从远处飞来,打破了古镇早晨的宁静。常言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麻雀们停歇在街头几棵翠竹上和房顶上,左顾右盼,似在观望是否已经有人起床后正打开房门,开始新一天的营生;或者在寻找虫子做早餐;或者在窃窃私语,继续缠绵昨夜爱意。就是这些麻雀,让沉睡了一夜的古镇在清晨醒来,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夏凉》则是一幅三尺横幅的花鸟画。以打开的窗户为整个画面,横着一疏三密四根竹竿,一帘半卷的苇竿帘子,九只麻雀歇在竹竿上,上面八只,下面一只,全都机警地窥视着窗内,神态可掬,惟妙惟肖。这幅画用笔简练,留白很多,空间无限,给人的想象也无限。其墨色除了麻雀身上的褐色,其余全都采用淡墨。这幅画虽然着墨不多,却更考量笔墨功底,作者不仅把墨色的浓淡拿捏得死死的,而且笔法非常流畅,毫无呆滞之感。就是这竹竿、苇帘、麻雀三种元素,有静有动,将窗前夏日的清凉呈现给了观者,既让人感到周围和内心的安静,又觉得趣味无穷。

他的其它与麻雀有关的画作,虽然画面景物、结构、尺幅等都不一样,但他设计和表现的每一种场景,即便是写意,都让人觉得是自然物象的真实存在。它们既是日子的重复,又是过去生活的复制。而我,却从中看到了乡下老家的平常事物,看见了我儿时常见到的情景。是的,那些麻雀,就是我的乡亲,就是我的童年。

当然,李显波并不只是画麻雀,凡是他觉得可以入画的所有鸟、虫、鱼和花草树木,他都画,而且都画得很好。后来我们相识后,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他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高研班结业的学员,是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花鸟画艺委会委员,成都市美术家协会花鸟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四川省画院特聘画家,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艺术家。其作品曾入选《四川省花鸟画大展》,曾获《四川省政协书画院建院20周年书画展览》新秀奖,曾应邀参加“全国新人新作展”“当代中国花鸟画邀请展”,曾荣获“四川省优秀文艺”作品奖、“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国画大展”新秀奖;有作品先后在《美术》《中国书画报》《书画家》《美术家》《收藏天地》等报刊杂志刊登和评介;个人出版有《李显波国画集》《李显波水墨画集》《东方名家》等专著,部分作品分别被清华美院、四川岁月艺术馆、四川文联、山东美术馆、名家书画网等机构收藏。

所以,他的主攻方向是花鸟画。只不过,在众多的花鸟画作品中,我偏爱他的麻雀而已。

看着李显波的画,既使我在思乡中得到慰藉,又让我有机会对我童年时对麻雀犯下的罪孽进行救赎——虽然,在乡村长大的男孩子,大都有过捣毁麻雀窝的恶劣行为,而且大都不以为然,但我通过李显波的画,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正在反思。此时,我正在写的这篇文章,一是为了感谢画家李显波,是他的画把我带回了故乡,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其次,我想在此向我曾经伤害过的麻雀,郑重地道个歉,说声“对不起”。

曾以为,李显波就是一只麻雀,喜欢喋喋不休,喜欢闹腾,但真正与他接触以后才发现,他其实就是一只伫立于水边的鹭鸟。安静,深沉,像个思想家。但就是他和他的麻雀们,牵引出我无限的乡愁。(李国仁)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父 亲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