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古名红口,因境内山脉采矿留下的缺口溢出红色溪水而名曰“红口”,后演化为“虹口”。也有一说,龙门山脉似一条巨龙盘踞在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段,经天地孕育形成龙脉,被皇家所忌,为保江山社稷,皇帝下令挖掘山脉断其脊背。龙气破时天降暴雨,而后彩虹当空,人称虹口。无论何种传说,龙门山脉一直以伟岸身躯铸就天然屏障,默默守护“天府之国”。
从都江堰市区出发,沿着白八路上行10余千米,便到了龙池镇虹口社区地界。社区位于白沙河上游,幅员面积348.44平方千米,是都江堰市域西北最边远、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三木”药材、茶叶、猕猴桃等自然资源富集的山地社区,同时还是虹口4A级旅游景区和龙池大熊猫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虹口旧时归蒲阳,曾被称为虹口坪、虹口公社或虹口乡。2014年并入龙池镇,改为虹口社区;2020年村社建制调整,与联合社区合并,设为虹口社区,共6个居民小组,625户、1698人。
虹口社区地处龙门山脉,东临彭州市小鱼洞,北接茂县,西连汶川,南有蒲阳向峨社区和龙池光荣社区。境内有海拔4582米的光光山,以及绵延起伏的原始森林。光光山融化的积雪蜿蜒而下汇集成白沙河,清澈明净的河水滋养着龙池儿女,衍生了虹口漂流产业,河水奔腾而下,汇入岷江,润泽川西平原沃野良田。
虹口还有条头道河,位于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人迹罕至,是白沙河西侧第一条支流。都江堰申报世界遗产期间,相关专家曾现场踏勘,这里青山环绕、树木参天、溪水碧透,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家园。整个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山地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这片携带着远古信息的神秘土地,俯首抬头皆是鸿篇巨制,落实到每一座山,每一条沟,每一潭水,每一捧泥土,每一个生灵。
虹口社区所处的白沙河段,是河流长年累月冲刷堆积而成的阶地,俗称虹口平原。白沙河流域的瓦子坪、兰花岗等地,不仅为世代生活在此的山民提供着耕种的土地,还为后人留下了查证古蜀文明起源的依据。
唐人卢求在《成都记》中说:“导江县(今都江堰)则古鱼凫之国也。”我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民族学家任乃强教授(1894—1989)所著《四川上古史新探》里也有“白沙河域的虹口平原,显然是蚕丛鱼凫氏开为耕地的,蜀族进入的历史时期即‘鱼凫氏’阶段”等记载。据考,古蜀族祖先氐羌人从黄河流域沿岷江河谷南迁越过光光山后,定居于白沙河畔,兰花岗一带即为蜀族祖脉之地。蚕丛氏于此畜牧,柏灌氏于此狩猎,鱼凫氏于此农耕。传说杜宇时,洪水滔天,全身凝香的杜宇宠妃兰妃身怀龙子,为救助蜀人过河躲避洪灾,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倒,横卧江中,变成横阻江流的兰花岗。腹中未出世的龙子昂头翘尾于兰花岗上,民间又称其为龙岗。
白沙河与兰花岗交汇处有一小沟,小沟一侧之上为远近闻名的八角庙,此地旧时为虹口乡场所在地,现当地人仍称八角庙。传说唐末时,导江人杜福威等八雄在此建八角亭,歃血为盟以兴西蜀政权,后在亭东北小沟畔筑王城并改亭为庙,八角庙一名便传至今日。
名扬巴蜀的诗魂董湘琴(1844-1892)即为八角庙人。“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到松潘。”湘琴一曲《松游小唱》,堪称灌松茶马古道绝世风情画卷。茶马古道作为历时千载的商贸通衢、军事要道,亦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的长廊。如今,诗人远去,小唱犹在,只是诗人故地再难觅昔日生活过的痕迹,犹有穿过古香楠林的风还在吟唱湘琴诗行。
“5·12”地震降临时,天塌地陷、道路阻隔,陷入孤岛的虹口人,依靠昔日马帮走过的古道开辟出一条生命通道,救助上千生命。瓦子坪上的临时飞机场、兰花岗身后的避难广场,将一腔大爱无私奉献,以至多年以后,还有外籍友人为寻找救命恩人回虹口探访。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虹口呈现勃勃生机。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宣教中心落户虹口瓦子坪,其自然科普教育馆展陈了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红豆杉、珙桐、连香树等珍稀动植物标本,向世人述说着这片厚重土地的丰富孕育;风景区内,瓦子坪成为一个闪亮的所在,幻身为湘琴音乐广场;八角庙风情街以地道山货为游客提供伴手礼;虹口花谷敞开万亩胸怀,高山杜鹃把积攒了千百年的芬芳向游客散放。
白沙河水作为大自然馈赠的天府好水,已与“农夫山泉”交融,将成为都江堰一张新的亮丽的名片。在这里,还可体验雪水滋养的冷水鱼,品尝吃中草药长大的跑山猪,在繁星闪耀的夜空里躺着数星星。另外,山里还有多条徒步道,可登山徒步赏原始风光,与鸟儿合唱,感受山林野趣。
告别虹口,一路上,奇峰耸峙,古木参天,溪涧纵横,风光旖旎。不经意间,竟瞥见彩虹悬挂山头。“雨过天晴云破处,人间最美是彩虹。”虹口社区,如彩虹般绚丽,相信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憧憬。
(南港 文/倪伟 韦洪涛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