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正清明。”历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是清明节祭扫的高峰期。3月29日,记者来到宝山塔陵园、味江陵园,了解今年清明祭扫的情况。
当天上午,天气晴好,当车辆刚刚进入宝山塔陵园,就有身着白色衬衫,打着领带的工作人员上前做引导工作,现场秩序井然。下车后,记者看到,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的宝山塔陵园风景如画,道路两侧,樱花盛放,松柏挺立,绿草如茵,宛如一个恬静雅致的公园,前来祭祀的人手捧鲜花,构成了一幅美丽而肃穆的画卷。
“近年来,我们积极建设绿色公园式陵园,让人们在祭祀的同时,置身于都江堰的好山好水之间,感受大自然里春天的气息。”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进陵园后不久,就可以看到新设立的休息区,摆放着凉椅和遮阳伞,还提供免费开水,有人在这里悠闲地喝茶、休息。
陵园内,来自成都市区的杨光辉老人和家人前来祭扫亲人,他说:“每年清明,我们都会来宝山塔陵园扫墓,十多年来,看到都江堰的城市形象越来越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们用鲜花祭祀已经好几年了,过去烧香蜡纸钱、燃放鞭炮的祭奠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不如一束鲜花和一颗肃穆诚挚的心更能表达哀思。
如今,文明祭扫的理念深入人心,前来祭祀的人都以鲜花寄托哀思。“在年轻一代看来,清明节除了缅怀先人,也成为了一大家人团聚的特殊日子。“一大家人聚在一起,开展绿色文明的祭祀,也是一种家风传承。同时,也可以春季踏青,观赏美景。”一位年轻人说。
市岷江投资经营公司营销服务部部长江政东对记者说:“去年以来,我们在市民政局指导下,启动了‘文明都江堰·殡改基层行’活动,深入社区大力宣传惠民殡葬政策和生态文明的殡葬方式。同时,以建设公园的标准建设陵园,不断提升整体形象。今年园区新推出了杜鹃生态园、树葬等惠民产品,还计划对服务中心、老旧墓区等区域进行改造,贡献国有企业在构建生态宜居公园新城中的力量、责任和担当。”
记者在味江陵园看到,专门的区域内有花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最大的墓穴占地面积也不到0.5平方米。味江陵园副总经理冯少军告诉记者:“我们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大力推行绿色节地生态葬,通过近几年的情况看,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代客祭扫”“代送鲜花”“代洗墓碑”等新兴服务方式也在悄然兴起,老家在外地的李女士因工作原因选择了不回乡扫墓,她在网络上经购买服务的方式为亲人送上了鲜花。她说:“斯人已逝,故土遥远,‘代送鲜花’的方式让我们的思念有了寄托。”她还在网络纪念堂写了一张心愿卡,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思念。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祭祀祖先、缅怀逝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为确保清明期间祭祀安全,我们倡议广大市民以文明、低碳、科学、安全的方式祭祀,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树立文明新风!”据介绍,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进一步减轻群众的治丧负担,对都江堰市户籍逝者骨灰采用塔葬、壁葬、一穴安放3个及以上骨灰等节地葬方式安葬的,给予一次性奖补1500元;对骨灰采用花葬、树葬、草坪葬、不保留骨灰等生态葬方式安葬的,给予一次性奖补3000元。
(本报记者 宋正刚 王银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