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研发人员埋首研发,突破核级电磁阀国际卡脖子技术;生产车间智能化设施设备高效运转,技术能手将公差最小控制在0.01毫米……2023年,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签下近12亿元订单,产值和利润大幅增长,上税翻了近1倍,工人工资实现10%增长。华都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离不开肥沃的民营经济发展土壤。近日召开的都江堰市民营企业恳谈会,更坚定了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底气和决心。参加恳谈会的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喻杰表示:“我们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营企业的重视,现在都江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2024年,企业将心无旁骛谋发展,甩开膀子大胆干。”
1月17日,记者在华都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紧张忙碌,一批用于漳州核电3号机组的控制棒驱动机构零件正在生产中,这些设备零件是国之重器华龙一号机组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公司总工程师朱清介绍,控制棒驱动机构是核反应堆上唯一驱动机构,如果把核反应堆比作一台汽车的话,那么控制棒驱动机构就相当于汽车上的油门和刹车。
2023年,公司签订9个核反应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设备供货合同,总金额近12亿元,如今华都已成为国内3家拥有核反应堆控制机构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技术打造品质,创新赢得未来。随着国家、省、市等一系列补贴扶持政策的出台,也为企业创新注入源头活水。眼下,华都正在积极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科技要领先,研发是关键。据了解,华都每年都会预提不低于上年销售收入7%的资金确保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核设备之一的核级电磁阀研发取得新突破。以前,核级电磁阀依赖进口,经过近一年的投入研发,目前在流量阀、先导阀、截止阀研发上已取得新突破,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生产。”朱清介绍,实现核电自主化生产技术的突破,不仅为企业降低了成本,解决了国际技术卡脖子现象,也让中国的华龙一号走向海外,推广到全世界。
2023年,华都凭借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工程中的突出贡献,荣膺中国核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荣登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百强、四川发明专利拥有量百强企业,还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成都市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以及成都(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军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等多项核心资质。
公司稳步发展,员工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去年公司生产部原副部长王坤经考核脱颖而出,升为生产部部长。王坤告诉记者,他在公司工作12年,每年工资都增长10%。据了解,公司200名员工中都江堰本地职工就有90%。就业稳定,薪资待遇好,也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创造了更多利润,实现了企业和个人发展双向奔赴。
在12日召开的都江堰市民营企业恳谈会上,喻杰作为企业代表参会。这场党委政府与企业间的双向奔赴,让他感触颇深,“这次恳谈会,很温暖走心,市委领导表示,要发自内心尊重民企,巴心巴肝服务民企,精准专业解决问题。这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迎难而上的决心。”喻杰表示,十多年来,他已经把都江堰当成了自己的家。2024年,公司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保持市场份额领先,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