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11/14/014744.html

等待处理…

坚持读村 架起高层决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

——本报记者专访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

点击量:22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为期两天的成都村政学院十周年论坛暨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讨会汇聚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不仅集成展示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理论研究,推动实践经验交流分享,也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期间,记者专访了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这位自1991年以来一直从事农村发展研究与政策咨询工作的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他眼中的都江堰变化。他认为,十年来,都江堰市坚持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走在“为党献策”的读村路上,架起了高层决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

记者:宋院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像都江堰这种成都周边的旅游城市,更需要或者说更适合哪类人才来推进振兴?

答:“三农”工作的重心正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人才是振兴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都江堰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如何引进人才?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引进人才?要由需求决定。目前,都江堰正围绕“五大新城”建设奋力前行,那就需要根据建设需求来引进人才。另外,还应围绕五大IP打造、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提质都江堰的需求来引进人才。除了引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更要善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长处,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效果。

记者:您如何看待成都村政学院十年来的发展,以及十年来学院坚持将论文写在田野上的积极探索?

答:依托都江堰市委党校创建的成都村政学院是全国首家挂牌“村政”,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与农村问题研究于一体的专业机构,十年来,其进行了坚持将论文写在田野上的积极探索。首先,成都村政学院形成了集培训、调研和自证的闭环。通过培训农村基层干部,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并以他们为调研对象,走进基层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培训调研出成果就是最好的自证。由此才能给制定政策的机构提建议,形成政策并落实和执行。另外,其调研方式非常好,就是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行动服务乡村振兴。中国农村拥有广袤的土地,要读懂乡村,就需要走进基层、深入一线调研,只有坚持把调研报告写在大地上,才能把累累硕果留在百姓家。希望成都村政学院继续在“读村”路上奋进,相信,未来十年定会续写更辉煌的故事。

记者:再一次来到都江堰您有怎样的感想,对都江堰发展有何建议?

答:我已记不清来都江堰多少次了,这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和美丽风景的城市,也是全球屈指可数的“三遗”之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建设农业强国要体现中国特色,立足我国国情,立足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要求。”由此,都江堰市还可以在赓续农耕文明方面多做文章,在努力建设“五大新城”道路上,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文/图)

上一条:品读村政十年 共话乡村发展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