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11/14/014743.html

等待处理…

品读村政十年 共话乡村发展

——成都村政学院十周年论坛 暨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讨会侧记

点击量:29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11月11日,“三遗”之城都江堰迎来了一场不同寻常的盛会。这一天,成都村政学院十周坛论坛暨党建引领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讨会盛大启幕。尽管当天下着淅沥的小雨,但参会者内心却燃烧着如火一般的热情。全国各地关注“村政”的政商精英、专家学者、基层村干部等齐聚一堂,品读村政十年,共话乡村发展。

因为一座学院,结缘一座城。因为一座学院,有了一个家。

读村十年 硕果累累

“欢迎回家!”市委书记蒋蔚炜的开场白,让参会者感受到了都江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热情。

中共四川省委党建办副主任程文茂,中共成都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社治委主任邓涛分别致辞,体现了对成都村政学院的高度关切、充分肯定。参会者们凝神静听、认真领会,一字一句,感触良多。如潮的掌声一次次回响在学院,这是参会者对成都村政学院过去十年工作的由衷钦佩,也饱含着迈向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激情与期望。

《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上》《走在“为党献策”的读村路上》《“为党育才”的铁军炼成记》,成都村政学院的三位青年教师依次登台,从各自的角度回眸了学院十年发展史。自信的语调,青春的身姿,让人们感受到一座学院蓬勃的活力与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果。

十年如一日,一步一脚印。十年前的11月11日至15日,以“村政”为主要培训内容的成都村政学院在都江堰市挂牌并开课。《光明日报》记者认为:“村政学院的建立,为村级治理搭建了交流平台,也将促进不同区域的村、社区进行相互学习和借鉴。”

十年来,有问题找成都村政学院课题组已成为不少地方的共识。成都村政学院邓蓉教授带领的课题组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现场授课,把论文写在了祖国的田间地头。

齐聚一堂 共话发展

两天的会议紧凑有序、务实高效。论坛上,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们围绕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建设、村级巡察等方面发表了真知灼见,着重开展了乡村振兴成果交流,以及典型案例分享。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西充县委副书记王红强分享了西充县跳蹬河村做实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案例,他说:“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这是集体经济能够得到较快较好发展的根本原因。”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刘秀金分享了恢复重建乡村基层供销社的经验,他说,“四岗一肩挑、两社融一社”,通过组织创新来组建村供销合作社,把一张网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上,把广大农民拉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共同富裕的“朋友圈”。

村级巡察是市县巡察工作进一步向基层的延伸,是开辟党内监督新路径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廖冲绪表示,村级巡察,具体来说,就是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监督检查,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督促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打赢三大攻坚战、保障改善民生、减税降费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成都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联合会会长晏志强的发言聚焦人才。他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需要一大批爱农村、爱农业、爱农民的人才。发展新型农业,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迫切需要懂农业、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邢万里来自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是歌曲《人说山西好风光》的发源地。目前,该村集体经济包括种子试验基地、太阳能光伏大棚、观光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酒类生产、玻璃制造、包装彩印、标签制作、混凝土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乡村旅游、教育培训、粮食仓储为主的第三产业。他也把思考聚焦在人才领域,他说,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让人才赋能的活力在乡村充分展现。

会场外,专家学者、基层干部们还利用休息时间倾心交流。“你们那里产业搞得好,这次一定要传传真经”“加个微信,以后在什么问题,可以上在线上咨询”……参会者交流着发展经验,描绘着美好前景。

温暖家园 情满都江

一群人,带着期盼与希冀聚在一起。他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家,有一座美丽的城。

余海燕,因为参加中央组织部2018年“农村党员骨干脱贫攻坚培训班”与成都村政学院结缘。如今的她,已成长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青联常委。她说:“初到学院,不同往常的教学体系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从参训学员转变成村政研究的参与者。”聚是一团火,散则满天星。在都江堰的那些日子,成为她的心中难忘的记忆和力量的源泉。对于都江堰这座城市,她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激动地说:“5年前的相遇,让都江堰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一公里五年行,我与学院携手同成长。五年来,我多次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交流活动。每一次回家,都能看到新的变化。”

十年来,从都江堰沃土中生长起来的村政学院,同时也不断反哺着这片土地。一批批从村政学院走出的基层干部,结合所学,开启新的基层治理探索。一个个基层生动的创新实践,又为村政学院的教学培训提供了充足的养料。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教授徐勇说:“这么多年,都江堰的基层治理创新一直处于领跑地位。这是我们的优势,要持续下去。”在他眼中,都江堰这座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具有国际范儿,越来越多的幸福美好正在这里发生。

对于未来发展,专家学者诚恳地提出建议意见,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说:“都江堰市还可以在赓续农耕文明方面多做文章,在努力建设‘五大新城’道路上,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11月12日,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基层村干部前往位于石羊镇的川西音乐林盘参观考察。目睹了都江堰市近年来的变化,大家对都江堰市正在奋力构建“五大新城”,做优做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中取得的成绩赞赏有加。“真佩服都江堰村民的创造力,将咖啡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就形成了形式新颖的消费场景!”“在乡村旅游中,如何设置丰富多元的商业业态,都江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参观者不时发出感慨并积极讨论。

读村,寓意深远的两个字。过去,村就是世界,如今,世界成了一个村。关于读村的新征程,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出征!号角已经吹响,我们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 宋正刚)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坚持读村 架起高层决策与基层实践的桥梁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