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以“共享履约实践·深化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来自国内和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500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嘉宾共襄盛会。当天,极具都江堰特色、代表中国古代先进水利工程技术的“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竹笼、杩槎、羊圈、干砌卵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主会场非遗馆惊艳亮相,向八方来客展示都江堰因势利导、道法自然的治水智慧,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喜爱与夸赞。这是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自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首次进入国际非遗展会。
据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是以李冰为代表的蜀地先民所创造、并经历代都江堰人在建设和维修都江堰中不断得以完善的技艺,已有2200多年历史。它利用当地盛产的竹、木、卵石为主要材料,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廉、工艺简便、循环利用等优点,支撑了都江堰2200多年的运行发展,为都江堰的长效不衰发挥了重大功效。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首次参加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标志着水利遗产走出行业、迈出国门,向世界展示都江堰水文化内涵,彰显都江堰水利工程技术国际化魅力,让传统堰工技术拥抱活力新生,成为助力新时期四川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金名片”。
活动现场,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非遗项目传承人以活态展演的方式,向国内外观众生动展示了四大堰工技术历久弥新、生机勃发的强大生命力,并介绍其历史、文化、科技、生态及当今发展情况,提高了都江堰水利遗产的可见度,提升了都江堰水利遗产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还组织四大堰工技术非遗项目参加10月13日在都江堰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都江堰主题活动暨第七届都江堰田园诗歌节中国成都非遗节都江堰主题活动,再次充分展示都江堰“润泽天府两千年”背后的秘密。
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国务院正式批准的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自2007年以来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都江堰四大传统堰工技术首次亮相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通过展示、展演等形式,向世人呈现都江堰堰工技术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水利工程魅力,标志着都江堰灌区向“国际知名”目标迈出了新步伐。 (本报记者 宋正刚 王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