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蒲阳街道团结社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以“党建统领,林长引领”为思路,强化林长制管理,探索创建团结社区女子巡护队,有力有序推进社区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实,着力构建全民参与共同管护林草资源的新格局。
巾帼不让须眉的“娘子军”
“大家在巡护中要看有没有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10月10日,在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团结社区女子巡护队开始了一天的巡林护林工作。
巡护路上,山路崎岖。前一夜刚下过雨的山路十分湿滑,有时甚至要手脚并用地爬山上坎,十分艰苦。“像这样的巡护是我们巡护队的日常工作。”据团结社区党委书记唐春梅介绍,团结社区林地面积达6633.54亩,为了保护好这方林地,社区严格落实林长制责任,采取分片分组,每周开展“巡林巡查”工作,做好记录、工作台账等。为确保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社区于2022年探索创建女子巡护队。这是一支由10名热爱大自然的女性组成的巡护队,其中8人是中共党员。看似柔弱的她们身手却十分矫健,风雨无阻地穿梭于密林间,有时一天就要往返巡护达10公里以上。
这支“娘子军”柔肩担重任,尽展巾帼风范,如今已成为团结社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同时也是一道安全的防火线。巡护员李莉珊告诉记者,加入巡护队后,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每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包括在辖区进行森林巡护,向老百姓宣传保护自然资源、林长制知识和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等,倡导生态环境文明理念,自觉践行爱绿护绿行动,引导提高市民群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意识,协助监督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在接下来的巡护工作中,我会持续用行动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希望把绿水青山带来的生态价值通过宣传的形式传递给更多群众。”李莉珊自豪地说。
促进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我们的女子巡护队可是身兼数职,除了护林,她们还要向农户宣传产业发展知识,让大家积极参与竹产业园区建设。”唐春梅表示,近年来,团结社区依托都江堰市蒲阳现代竹产业基地,创新“集体经济+产业”机制,着力打造集约、标准、绿色笋用竹基地,培育提升竹产业园区,打造现代竹产业基地面积3100亩,品种以雷竹、慈竹为主,采用“协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新模式,不断发展和壮大竹产业经济。女子巡护队在巡护之余,会鼓励相关企业、合作社和农户积极参与竹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创建市级竹产业园区,促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团结社区坚持以“林长制”促“林长治”,全力以赴优生态、稳增长、惠民生,实现生态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利共赢,让绿水青山成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靠山”。在林长制工作推进中,团结社区创新成立女子巡护队,今年以来,共开展巡林200人次,协调解决了林长办工作队伍建设、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诸多生态保护工作困难和问题。同时,社区积极探索“林长+产业+科研”模式,邀请四川省农业大学、成都市农林科院等省、市专家服务团队,对产业基地实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和帮扶。此外,通过林长入驻基地,加强政策、资金引导,安排“一长两员”(一名镇级林长,两名村(社区)工作人员)对接基地跟踪管理,调动各方力量,从严把好种苗、整地、种植、管护等关键环节,对基地建设精准指导、管理。每年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技术讲座以及田间地头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实用技术培训和重大生产环节的专题培训。截至目前,已开展培训班2次、技术讲座2次,组织开展田间地头技术培训3次,参与培训人次1000人次,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要从业人员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依托丰厚的林业资源家底,团结社区逐渐走上了竹产业、林下产业发展路,在众多社区中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平时,我们会派专人进社区,就巡护工作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进社区开展培训指导,让他们做好森林防火、林木采伐等相关工作。”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自然保护地管理科副科长王紫燕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加强队伍装备建设,提高队伍巡林效率,指导更多社区推行“民间林长”和居民自治机制,开展巡护保护好生态环境,通过大力培育发展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旅游,推动更多森林资源变资产,让“两山”转换通道更有宽度、更可持续、更加安全,助力林长制与乡村振兴有效结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本报记者 黄代凤 韩晓曼 实习生 杨巧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