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安龙盆景艺术协会获悉,由该协会会员创作的10件川派盆景作品于日前亮相2023年四川省第十二届盆景艺术展并获得2金、3银、2铜及3个优秀奖。这是该协会组织会员参与各类展会评选获得的历史最好成绩,进一步提升了安龙川派盆景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近日,记者跟随市安龙盆景艺术协会党支部书记冷月刚来到协会顾问、省盆景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赖长隆家,将新鲜“出炉”的获奖证书递上。拿到证书,仔细翻阅后,赖长隆满脸笑意。尽管下着小雨,赖长隆仍饶有兴致地领着记者参观了他家院子里的各类“作品”。站在此次获得2023年四川省第十二届盆景艺术展金奖的作品《松风古韵》前,他介绍到,“这件作品是一株五十年以上树龄的罗汉松,是自然式川派盆景。它在我手里都有20多年了,每年我差不多要对它进行3次造型,确实是耗费了心力的一件作品。”
谈及此次获奖的心得,赖长隆笑着说,自己受岳父、新中国第一代中国盆景艺术大师李忠玉影响,一直就对自然式川派盆景情有独钟。通过政府招引,正式入驻青城山镇并加入了都江堰市安龙盆景艺术协会后,年逾古稀的他在盆景艺术创作上再迎高峰。“安龙盆景是川派盆景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分支,青城山镇当地的盆景制作和产业发展氛围很浓,可以说是我们创作的一片沃土。手艺人间的切磋、交流也有利于传承川派盆景传统的技艺,融合新的元素。我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川派盆景的影响力,让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正如赖长隆所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派盆景技艺集幽、秀、险、雄、高悬、陡深之造型于方寸之间,通过弯曲树干、盘旋枝条等手法,彰显独有的魅力。其“以小见大,缩龙成寸”的艺术风格更是被人们誉为“立体画” “无声诗”。而作为川派盆景技艺人才孕育的摇篮,其前身为成立于1983年的安龙乡花木盆景协会的都江堰市安龙盆景艺术协会近年来也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做好川派盆景“老树新枝”的文章。该协会现有会员186名,遍布青城山镇26个社区。目前,协会有成都市级、都江堰市级川派盆景传承人5名,四川省BCI国际盆景大师1名,四川省级川派盆景大师6名,园艺高级技师36名,还有一大批中初级园艺技术人才。为了展现安龙盆景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好担负起盆景文化服务乡村振兴的使命,协会每年都会选拔推荐各类优秀川派盆景作品踊跃参加国际国内各类展会。
“九月底,我们送了10件作品参加2023年四川省第十二届盆景艺术展,另外选送了6件作品参与2023年国际盆景大会年度主展览。省展是取得2金、3银、2铜及3个优秀奖的好成绩,国展是2铜和4个优秀奖。特别是省展70%的获奖率也成为了业内佳话。屡获佳绩也为我们当地川派盆景技艺传承和发展注入了强心针。”冷月刚表示,协会将继续积极参与各类国际性和全国性盆景展览及赛事,引领协会会员不断“走出去”,与国际盆景接轨,提升盆景创作水平,弘扬川派盆景文化,传承非遗技艺,促进盆景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