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10/17/014575.html

等待处理…

赴非遗之约 享诗歌之美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都江堰主题活动暨第七届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开幕

点击量:21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传承天府文脉,诗咏和美乡。10月13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都江堰主题活动暨第七届都江堰田园诗歌节在石羊镇开幕。以非遗的名义相聚,以诗歌的韵律同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表演者暨外国友人上演了一场有颜值、有价值、有力量、有影响的国际性文化盛会,奉献了一场汇聚世界非遗的文化盛宴。四川省文旅厅、成都市文广旅局、中国非遗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相关负责人及都江堰市领导,都江堰市非遗传承人代表、诗人和作家代表出席活动。

非遗表演国际范 彰显开放营城

开幕式以诗意和传统文化为纽带,将非遗与诗歌的魅力共融。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跃在致辞中用“诗书传家”“诗意栖居”“诗与远方”三个关键词,围绕非遗“怎么用”“谁来用”展开话题,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为结尾。他表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中来,多彩非遗薪火相传,成为活态展示的生动见证。现场非遗传承人代表在省非遗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杨国庆带领下,一起宣读都江堰非遗保护倡议书,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主任李晓东宣布开幕。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发源于青城山的青城武术于202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遗名录,青城太极作为青城武术的一个重要类别,早已蜚声海内外,有诗云:“青城有太极,绝世而独立。一练倾人城,再练倾人国。”由青城太极名师刘绥滨引领表演的《太极吟》拉开活动序幕。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都江堰水利工程蓬勃的生命力从2200年前奔腾到现在,流淌向未来,形成了沃野千里、岷江水润的蜀风雅韵。国家一级演员刘晓民与韩晓玲表演了诗音舞《古渠流韵》,音符与舞蹈碰撞,婉转和灵动交织,心随风起;《商颂玄鸟》《月出》音乐表演穿越时空;女子群舞《李冰颂》具有女性力量之美;非遗群舞《唢呐声声吹开幸福花》《柳街薅秧歌》展示和美的田园生活;国家级非遗项目男子群舞《围堰》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敢坚毅。由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乌兰牧骑带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群舞《蒙古族安代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节奏强烈的踏地舞步,翻飞飘荡的彩巾,舞蹈语汇新颖丰富,原生态富有感染力。马来西亚非遗舞蹈《Joget》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让人仿佛走进异域世界,南洋的风情和魅力扑面而来。外国友人用中英文双语朗诵的诗歌,传递了诗歌无疆界、文化互交融的文化表达。

诗歌文化铸魂 展现非遗力量

当天还举行了当代作家、田园诗人、诗想者许岚诗集《中国田园》首发式。在这本诗歌集中,作者通过讴歌故乡的河流、庄稼、花草、树木、风霜雨露、亲人,描绘了一幅幅中国农业生态的绚烂风景。无论诗人对农事的铺展、农作物的刻写,还是对农人人伦日常的深情讴歌,都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同理心。

在石羊镇,柳风诗社的农民们忙时种地、闲时写诗,传唱300多年的省级非遗柳街薅秧歌从古籍里活起来。现场,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非遗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成果如何创新路径,让非遗从“被保护”走向现代新生,展现出文化的力量。“我感觉无论文化的潮流怎样变化,最终会回到传统的东西上来。相信会有更多人透过传统文化传承,借助文化的力量,去营造更加自然合一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嘉宾何承远说道。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在融入市场、带动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在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探索出“非遗+旅游”“非遗+生产”“非遗+演艺”“非遗+品牌”等路径,“非遗+旅游”从静态结合发展到活化利用,无论是非遗保护传承,还是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均涌现出新形态和新业态,如非遗项目青城道茶制作技艺将旅游采茶观光、品牌打造融入一体,既发展了产业,又带动了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

推动成果转化 激发非遗创造

非遗节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更是一场人民的节日。此次配套活动中还有成渝两地非遗展示体验,现场开设非遗工坊、非遗展位、非遗沉浸式故事角等区域,市民和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非遗表演、观看制作流程、了解非遗背后的故事,还可亲自参与非遗项目的制作,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游客烨子说:“穿汉服逛非遗市集,更有代入感,我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非遗文化的魅力,不虚此行。”

此次非遗节,都江堰参与体验展示的非遗项目包括聚源竹雕、文记糕点、青城马椅子、传统乳酒制作、传统制茶技艺、传统拂尘、灌县木雕、传统金铜制作、四大堰工技术等,带着泥土芬芳的非遗传承产品也展现着都江堰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我市还围绕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城市发展,在礼宾接待、友城交往上下功夫,加强与国际友城、国际组织合作,致力于呈现世界遗产山水文旅新城文化挖掘传承利用成果,以天府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为纽带,搭建文化交流传播平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以活动搭建国际性文化交流平台,助力做优做强“天府国际会客厅”特色功能。此次受邀来到活动现场的国际友人们也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摩洛哥友人贾布拉尼·拉亚内表示他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很神奇,和我们国家的文化很不一样,而且中国人非常懂得如何更好地让它传承下去,我觉得这点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很棒!”

采访中,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厚重的天府文化是镌刻在都江堰土地上的隽永基因,诗咏乡村记住乡愁,促进和美乡村内涵的升华,而源于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的一件件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与追寻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安龙盆景又获佳绩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