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绿的猕猴桃地和青黄交错的稻田毗邻而居,美丽花卉与小桥流水相融,凉亭、沟渠、智慧农业中心等特色景观错落有致……天马镇金胜社区的高颜值吸引了不少游人。颜值高了,客流来了,民宿、餐饮、集市都有了,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幸福。
2019年,金胜社区荣登全国美丽乡村红榜。2023年2月,被认定为四川省第三批乡村治理示范村。今年6月,该社区被纳入成都市2023年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培育。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金胜社区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环境提升产业兴
沿着莲花湖公路进入金胜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天马粮果联动智慧农业产业园一颗巨型红心猕猴桃的雕塑,道路两边是缤纷多彩的墙绘壁画,给园区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曾经的水泥路变身为蓝色柏油路,道路两旁的栅栏全漆成白蓝相间的明亮色泽,“都江堰猕猴桃尝不尽的山水味道”的宣传标语醒目排列,不远处的摊位上摆放着品相优质、形体饱满的猕猴桃。另一边,智慧农业中心科技馆如一本摊开的书籍,储存着都江堰猕猴桃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曾经的农区换上新装变成了景区,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金胜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尹凯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具体部署,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近几年,在上级部门关心下,依托天马粮果联动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环境卫生、美化绿化村容、培育文旅产业、创新管理机制,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村现在环境越来越美丽,道路越来越宽敞,夜晚路灯通明,农民的生活方方面面都提上去了。我们虽然住在农村,享受的是城里的便捷。”村民刘洪安说。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社区盘活了闲置资产。原来300余平方米的老村委会经改造翻新,摇身一变成为亲子民宿,社区和返乡创业人才达成了合作协议。目前民宿配套有垂钓、汤池、采摘等,周末和节假日,往往供不应求。农区变景区、民房变客房、农特产品变礼品,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这样的变化让猕猴桃种植户张泽均深有体会,“现在社区环境好了,周末来打卡的人也多了,我们的猕猴桃不仅卖得快,也卖得起价。”去年,瞅准了社区的发展变化,本来已在山地承包了20亩猕猴桃地的张泽均,又在园区核心区流转了十多亩猕猴桃园,还开了一家农资品牌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张泽均的幸福生活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尹凯看来,社区的变化不仅仅是面貌的改变,还是村民生活习惯的提升。如何让乡村更具活力,在市级项目配套下,社区相继建设了健身广场、滨水步道、亲水木栈道、沟渠水系等一批项目。项目的实施,展现了金胜社区特色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解决了老百姓出行,并将金胜社区打造成一个水清、路洁、景美、民富的公园型产业村,吸引外地游客,前来参观采摘、休闲居住。
最近,在社区的指导下,都江堰市联智未来乡村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并投入运营。“我们将整合社区拾光山丘、云台水乡、浣碧苑湿地公园等消费场景,形成农商文旅体养联动,促进综合消费,提升乡村旅游综合认知度。”尹凯说。
乡风文明生活美
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科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可能更强调的是自然美、环境美。和美乡村,除了强调自然环境美丽之外,还强调乡村的和谐,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更加融洽、更加顺心。”
“和”怎么实现?尹凯说,社区创新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划分自治片区、完善多元自治模块、培育“多元”组织、提升为民服务质量。
金胜社区有常住人口3050人,2800余人集中居住。按照一核多元共治共享乡村治理理念,将集中居住的金胜新居科学划分为4个自治片区,分别建立片区党支部,全面实施小单元治理和精细化管理,完善多元自治模块,构建片区党支部书记指导+楼栋长协调+议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运管中心实施的管理模式,重新议定村规民约,引导群众规范有序参与院落小区治理。培育多元组织,成立社区老年协会、舞蹈队、棋艺社,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居民的乡风文明生活。提升服务质量,将管理难度突出的停车、卫生等问题剥离,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交由运管中心管理,有效解决院落小区“不管问题不断、管又管不好”的难题。
小区管理水平上去了,村民的邻里纠纷少了,大家的心情都舒畅了。9月22日下午,记者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看到,20多位老人在这里围坐休憩闲聊,有的老人还在玩牌开发智力,有的老人在图书屋阅读,氛围安静和谐。
近几年,随着社会老龄化的突显,社区也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一老一小”身上,通过开展节庆慰问,将体检送上门,举办读书节等活动、宣传防电信诈骗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激发内生动力,如今,金胜社区集特色旅游项目与高质量农产品于一体,是具备文明乡风的旅游休闲村。村民余国明笑着说:“如今,年轻人在外面创业,老年人在家门口打工,普通村民一年人均收入都能上3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劲。”
据了解,下一步,金胜社区将集中力量,优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又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痕迹年轮,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本报记者 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