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之水浩浩荡荡,当江水奔涌到鱼嘴,顺势分割成两股水流——外江和内江。内江分流之柏条河一路唱着欢歌,流到聚源镇桂桥社区,有了另外一个名称:柏木河。丰富的水资源为大闸蟹养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基础条件。在桂桥社区九组,蟹走天下养殖基地引柏木河水聚集成塘,引种阳澄湖大闸蟹苗,让它们在都江堰安家。好山、好水、好空气滋养,从2016年开始,基地负责人刘波经过7年的探索,于今年年初投入的早熟大闸蟹品种已于9月5日抢鲜上市。撑船打捞,黄满膏肥,一幅丰收的图景在这个金秋徐徐展开。
优选蟹苗 预计年产大闸蟹3万斤
9月7日一早,工人就撑着小船在其中一个蟹塘收网。约20亩的蟹塘里放着七八个长条捕蟹笼。“把网子放进去,螃蟹就会往里钻,这种特制的网,只能进不能出。一个上午,能收一百多斤。”8月底,刘波就在自己的朋友圈、视频号预热,“尝鲜大闸蟹正式开卖了,个头不是最大,品质却是一流。”这波“尝鲜”的广告给他带来了流量,大家都很好奇,今年的大闸蟹咋提早上市了?
刘波笑着介绍,大闸蟹生长期为10个月,上市季节性很强,每年约在国庆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为了延长产业链,增强消费者体验感,今年年初,他投下了1万余只早熟蟹苗,生长周期可提前一个月左右。现场,记者看到,这批早熟的大闸蟹重量在2两5左右,个头不是很大,可一只只身手敏捷、活泼好动,不甘心被打捞上岸,纷纷做出“逃跑”的架势。
被打捞上岸的大闸蟹会被集体放进大水池里吞吐泥沙,增氧泵持续供氧,大闸蟹们一吞一吐完成了自身清洁之后,再被送进清水池。最近刚上市两天,客户们纷纷上门自提,主打一个“鲜”字,即现场捕捞、现场购买。
秋风起、蟹脚痒。刘波介绍,9月23日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期间也是蟹走天下大闸蟹大批量上市季节,预计150余亩池塘产蟹3万斤。届时,中国农民丰收节都江堰分会场活动也将在该基地举行,开展“天府岷江蟹”捕捞活动。为迎接丰收节的到来,9月20日,蟹走天下餐饮也将全面开放,现场捞蟹、清洗、下锅,不一会儿,红烧、清蒸、香辣等多种口味的大闸蟹就端上桌了,鲜香滋味一定可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口腹之喜、赏玩之乐!
引领发展 为乡村产业注入“活水”
2016年被招引到桂桥社区,修筑池塘,引水育种,从一名退伍军人转身为一名养殖户,刘波充分发扬不怕吃苦、不怕累的干劲,沉下心来,做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20年,因操作疏忽,他的右手被卷进高速运转的破碎机,造成右手臂截肢。生意亏损、身体残疾,双重打击一度令他灰心失望甚至放弃,可最后他还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且信念感更强:既然选择了一项事业,就必须坚持做好!
长期以来,在大闸蟹的日常管理方面,刘波从未懈怠。每年年初,刘波一行人专门前往江苏学习大闸蟹养殖管理技术及先进经验。刘波介绍,养好大闸蟹有两个关键因素,水质和水草管护。天府好水,好在水质。蟹塘引进的柏木河水24小时循环流淌,清澈的蟹塘不仅将周边的树木、房屋倒映其中,也吸引了白鹤的驻足流连。
走到另一处蟹塘,一位大爷正熟练地撑着竹篙捞水草。“春天我们会在塘里种水草,水草可以净化水质,产生氧气,帮助螃蟹在草里脱壳。现在水草已经过多了,每天需要不断地打捞。”刘波说。
看到刘波的养殖业红红火火,桂桥社区的其他村民也纷纷加入进来,环山香蟹、藕田花海等养殖基地也相继建立起来了。“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桂桥社区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叶建介绍,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深挖生态自然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群落式生态养殖餐饮为依托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目前,当地的路修通了,农商文旅体产业发展起来了,连续举办几届的金秋大闸蟹捕捞节吸引了不少的客商,“天府岷江蟹”品牌享誉成都周边。
依托“天府好水”等生态资源,刘波奋斗出自己的幸福生活,他说:“预计今年产值将达到300万元。我将继续总结养殖经验,探索更多养殖方法,为周边养殖户做好示范,为都江堰乡村振兴助力!”(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实习生 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