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7月6日,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安东带领学院30位教授及员工到都江堰市委党校现场教学基地——都江堰水利工程参观学习。市委党校党总支书记、常务副校长董红桥等相关负责人陪同。
“堰功道上的堰工们秉承‘治蜀先治水’‘水清则政清’的思想,带领灌区百姓对水利工程不断加固、维修和改善,才使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综合效益。”参观学习中,党校老师以历史为脉络,详细讲解了水利工程蕴藏的深刻哲学智慧与时代价值启示。
据悉,本次都江堰水利工程现场教学采取“点讲解+线讲解”的形式。“线讲解”由1名教师串线讲解,即沿教学设计路线进行路讲,主要讲授水利工程的建设背景、历史成就、工程原理等通识性知识;“点讲解”则是在渠首三大主体工程(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进行定点讲解,通过三堂主题微党课,就三大主体工程背后蕴含的精神启示进行提炼总结。最后,全体人员集体朗诵了《堰工吟》,共同致敬堰工精神。
朱安东表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今天的微党课把水利工程的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同当今党员干部应该怎样为人民服务相结合,启发大家思考怎样发动和团结人民群众一起来解决各种问题,我受益匪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将发扬堰工精神,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以艰苦创业的作风和劲头埋头苦干、攻坚克难,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成旺告诉记者:“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到美丽的都江堰参观。都江堰市委党校打造的系列微党课充分利用了都江堰深厚的历史文化,为我们提供了教材,特别是自李冰父子以来历代探索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丰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进行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的范例,我听了之后深受启发。在这基础上,我们将一起努力,探索更多的经验、方法,完成新时代党员教育使命,推进社会的发展。”
下一步,市委党校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深耕都江堰治水智慧,多方统筹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为都江堰建设“五大新城”和创建全国一流基层党校而努力。 (本报记者 周东叶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