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刚下班回来,就接到在省城工作的女儿的电话。女儿告诉我,再过几天就是父亲节了,她想给我买一根皮带,问我喜欢黑色的还是棕色的,以便尽早买好后寄回来。
我告诉女儿,什么都不要买,有这个心意,爸爸就非常高兴和满足了。女儿自然不答应,说无论如何也要给我买一件礼物。我不再坚持,只是叮嘱女儿量力而行,节俭为上。
是啊,女儿的孝心无法拒绝,又怎能拒绝?!而身为父亲的我,想起去年父亲节发生的那件事,在感动的同时,更多的是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那天中午,我正因单位上的一些烦心事窝着一肚子火,心不在焉地忙着做中饭。回来休假的女儿,兴冲冲走进厨房,把一个打开的纸盒递到我面前。我停下手中的活,接过纸盒一看,只见盒子里装着几本书。女儿帮着把书一本本拿出来——《平凡的世界》(一套三本)、《围城》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其实这些书都是我早就拜读过的中外名著,其中的《围城》还不止看过一遍。我说:“怎么都是我看过的?先放在一边吧。”可能是女儿见我反应冷淡、脸色不好看吧,她把书收好后,只说了一句“爸,对不起!”便走出了厨房。一会儿,只听见“嘭”的一声,女儿把自己卧室的门关上了。我想,女儿怎么了,不知道我大学念的是中文啊,要买书也可以先问问我吧。
饭菜做好了,叫女儿出来吃饭,女儿没有反应。敲门,不开。拿钥匙打开门,只见女儿扑在写字台上不停地哭泣。我慌了,忙问女儿怎么了。女儿抽泣着说:“今天是父亲节,可我礼物没买好。”我一听,恍然大悟,原来女儿买给我的书是父亲节的礼物啊,女儿是因为我对这份特殊的礼物不感兴趣且反应淡漠而觉得委屈才生气的。
我劝了好一阵才把女儿拉到饭桌边坐下,但只扒了两口饭,便觉得索然无味。其实,应该反省的恰恰是自己,女儿做得很好,是自己的不良情绪破坏了女儿的好心情。不就是单位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吗?为什么要把难看的脸色带回家里来呢?尽管女儿买的书自己都看过了,但家中书柜里的确没有存放这些书,细心的女儿正是发现了这一情况才有此举的。本想给我一个惊喜,哪知我的反应居然那么冷淡,由此“回赠”给她的尽是失望、郁闷、扫兴……
晚上,我上了微信,猛然看见女儿在微信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决定:我的父亲节推迟过。”我纳闷一阵后想,女儿这么说是很有道理的。本想让我高高兴兴过一个父亲节的,没想到竟因我的疏忽、怠慢甚至不耐烦,居然把她关乎父亲节的美好构想和安排统统给毁掉了!真正应该不安、内疚、检讨的,是身为父亲的我啊!
尽管这是女儿第一次在父亲节买礼物,尽管礼物是网购的且打折后不足百元,但却弥足珍贵,令我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于是,我在微信里给女儿留言:“谢谢女儿!老爸对不起你,请接受老爸真诚的道歉!我们家哪天过父亲节,由你定。”
(卢兆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