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4/11/013509.html

等待处理…

与罗涛聊诗

点击量:29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现在有一个怪现象:同行之间聊天,却是难得聊一聊同行之间的事,更不要说对专业进行探讨。这似乎是一种社交习惯。与诗人聊天,更多的是风花雪月,诗歌活动之类的话题,如何写好一首诗,却难得有一个说法。不过,也有例外。

春天时节,诗人罗涛开车,一起出发,到都江堰参加文学活动。路上,就自然地聊起了诗歌。这几年因为编辑新媒体的关系,我也陆续经手发表了罗涛的几首诗。他很感慨,写诗越来越难了,现在养成了习惯:有灵感的话,就写,没有灵感,就不写了。这是因为此前他一直在写抒情诗,现在的视角放宽了些,但自我要求高了些。因此,写诗的速度就有点慢。

写诗需要酝酿,有时一个句子需要酝酿许久才能找到更合适的表达。这样的写作益处是可保证写出来的诗歌水准。有的诗人写得很快,很草率,猛一看还不错,细读就出现了硬伤。写好诗,很难。

罗涛说,写诗不靠数量取胜,而是靠思想取胜。“我参加过诗歌学习,老师就介绍说,现在一年的诗歌生产量很大,但能留下来的却不太多。”这是因为诗欠缺了些许思想的缘故。

我们就这样散漫地聊着。随后,就聊起了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元白体”。“我喜欢元稹的诗,很多人说白居易比元稹写得好,但我觉得元稹的诗更高。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一句,初看很俗气,细读就会发现不一样的气象。”我则说:“我没有更多地读他俩的诗,只是以前读过几首。从常识上来看,既然是元白体,元稹的诗整体上要比白居易的更为平易一些。可能很多人没有或很少读元稹的诗,倒是白居易的诗在课本中可读到,也就有了元稹不如白居易这样的印象。清代诗歌评论家叶燮言‘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可作一解。”

写诗离不开阅读。诗人的创作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罗涛说:“我读诗是从《诗经》开始的,一路读下来,就会发现诗歌的流变,也才能从诗里学到更多。古人写诗很凝练,一个字都改不得,改了就是另外的味道。现在的诗歌常常做不到那么精准。”这其实反映了当下诗歌语言的粗粝。

一路走一路聊。罗涛说:“我也在写歌词,这是一首《国色》,给一位歌手写的。”于是,就播放了起来,旋律不错,歌词更有一种大国气象。“这首词写了多久?”我问。“写了两个多星期,歌手给我的关键词就是国色,我为此查阅了很多资料,也阅读了相关的书籍,才写了出来。”他说,可以想见他为此钻研,选词,造句,付出了怎样的心血。

写诗,看似很容易,将不同风格、意境词语组合在一起,然后分行即成。但分行的不一定是诗。这样与罗涛聊天,很开心。让我感觉到诗意就是这样在诗人的笔下流淌,就在生活里。(朱晓剑)

上一条:笔尖上的都江堰
下一条:古城诗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