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3-04/07/013495.html

等待处理…

乡村诗人王波诗歌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点击量:57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本报讯 4月1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指导、四川省诗歌学会主办的“乡村诗人王波诗集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研室负责人黎正明,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副会长牛放、向以鲜、熊游坤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诗人陈修元主持。

王波是一位70后乡村女诗人,出生于青城山脚下的中兴场镇,都江堰和青城山滋养了王波富于想象的诗意气质。她一边在田间劳作,一边放飞诗意的翅膀。近几年,王波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了多篇诗歌和散文。2016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心语》,2022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撑破》,国内、省内一些知名诗人、诗评家对她的创作给予了好评。最近,四川电视台编导发现了留守乡村、热爱乡村、诗写乡村的王波,专程到王波生活的乡村拍摄制作了专题片。3月16日,四川电视台《乡村频道》以《乡土诗人王波 把生活过成诗》为主题播出了对她的10分钟专访节目,《四川观察》客户端手机版也随即推出,她的乡里乡亲都奔走相告。一时间,王波成为村民们喜欢的“乡村诗人”。

研讨会上宣读了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龚学敏对王波诗歌的评语,他对王波的诗歌创作及其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川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创研室负责人黎正明在研讨会上指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振兴乡村的重要性,而文化振兴又是振兴乡村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在当下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们笔下的乡村正在与城市相接,让我们看到新时代新农村与新型农民的喜与忧,兴奋与迷惑。王波书写乡村,正是用文化助力乡村,用诗歌给乡村振兴赋能。”

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诗评家曹纪祖说:“乡村振兴,诗歌何为?是诗歌照亮乡村,还是乡村照亮诗歌,两者其实是一体的。诗歌照亮乡村,是诗歌创作应该观照乡村的现实和发展,在乡村的文化建设中发挥独特的作用;乡村照亮诗歌,是因为我们的诗歌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王波是来自乡村的诗人,她的创作是植根乡村的,她把生活过成了诗,她用诗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沉浸与创造。”

诗人、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向以鲜在研讨会上指出:“王波的诗,诗如其人,朴素、真诚,带着乡野与城市中比较安静的那一部分。也有意外的时候,如同‘撑破’这部诗集的名字,寂静之中似乎蓄积中一股即将炸裂的力量!”

“土地给了王波启迪和灵感。因此,她的诗中大量运用象征,信手拈来。王波的诗歌根植于土地,但又超越了土地,体现了当代农村青年的精神风貌。”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诗人兼诗评人陈小平对王波的诗歌如是评价。

“王波的诗歌,是对新农村状态的书写。诗人从乡村到城市,再从城市回到乡村,短暂的告别却始终没有脱离土地。王波的写作是一个真实的农村人在田间地头的劳作,是对乡土的热爱和表达,对乡村诗意的挖掘。”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牛放说。

诗人刘建华代表家乡的诗友表达了对王波创作的肯定,他说,王波等一批本土诗人是在都江堰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乡村诗人。他们是植根于乡土,像蚯蚓一样深深爱着土地、耕耘在大地的诗人。她的诗歌本真、原态、内化地呈现乡土,让离开乡土多年的人能触摸到“故乡”的温度和疼痛,坚守着淳朴、善良、坚韧、虔诚的精神家园!

诗人印子君说:“我从王波身上体会到了‘三醒’:觉醒、清醒和警醒。首先是新时代农民尤其是女性农民性别意识的觉醒;王波面对纷繁世事,始终保持着一个诗人清醒的头脑和锐利的眼光,去伪存真,难能可贵;最后是对沉溺庸常、自甘堕落者的告诫和警醒!”

最后,王波表达了自己对诗歌的坚守和初心,她说:“我将继续留守乡村,把喜怒哀乐留在乡村。文化振兴,我们农民自己就是主力军!”

本报记者 宋正刚

上一条:更多接纳 更好融合让孤独症儿童不孤独
下一条:公告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