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天气日渐寒冷了起来,这时候,最适宜闭门读书。刚好收到上海卢润祥老先生寄来的新著《书香小语》(文汇出版社2022年9月初版),阅读之下,即可见作者的性情,又能品味浓浓的书香。
和润祥先生相识是在网络上。当时,我逛旧书摊时遇到一册《元人小令选》(后来才知编选的还有《明人小品选》),就在微信上“晒”了一下。想不到润祥先生就在微信群里,就这样加上微信,有了往来,这才渐渐对润祥先生有了一些了解。他多年从事辞书编辑工作,自然在文学方面颇有造诣,且是爱书人,时常写读书随笔,先后出版了《书边小语》《书梦小语》,这部是“小语”系列的延续,看一下书名就知道内容当然是与阅读相关。
祝淳翔在这本书的序言里说:“他热衷文史天地,搜集到不少资料,自述一生幸运的事情是能与不少文化老人有联系、得以请益多多,特别是如施蛰存、赵景深等老前辈,曾写成《先生真长者》及《赵景深先生印象》等,读来深觉亲切而有所收获。”从这《书香小语》中,亦可看出作者与文化老人的交往,虽然寥寥数语,却具见精神。
这本书共分为书的味道、书中珠玉、文人影痕、古时月色等部分,谈书论艺,知人论世,摇曳多姿,恰如其中一篇文章的篇名——你若读书,风雅自来,这也可以说是阅读的益处吧。在《“出处”即学问》中,他谈到作者在引文时不妨注明出处,这样可看出作者作文的态度。像这样的阅读见解,也还是独到而深刻的。“书中珠玉”是作者的阅读感悟,也是作品推荐,这也可看出润祥先生的阅读旨趣与喜好。“文人影痕”记录了范烟桥、废名、苏青、徐霞村、吕叔湘、台静农、林语堂等文人的剪影。而“古时月色”写的是旧书旧事,且以“古”为主,有寻访有探求,从阅读中来,走进历史现场,读来颇有情味。
润祥先生的文章短小精悍,却并非空谈,而是每一篇都有知有味,言之有物,一路读下来,都有所得。如《<辞海>忆语》回忆了《辞海》编辑的工作,这其中有专家学者的无私付出。“《辞海》的修订工作严谨而细致,踏实认真而一丝不苟!此中甘苦,冷暖自知。”他举例说,陈炳是我大学同学,巧的是我们都参与了《辞海》的工作。他在审读负责的文艺条目中,发现【殷夫】条有人把稿件中的“结集未能出版”妄改为“未能结集出版”。经过再查,原来殷夫生前就把自己的诗集编好了,并取名为《孩儿塔》,在他牺牲后,诗集即由鲁迅保存下来,因此怎么能轻率地说“未能结集”呢?因加订正。像这样的细节,没有亲身经历是难以想象出来的。
大约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读完这《书香小语》。翻开哪页读哪页,不必从头阅读,兴之所致,就好像与润祥先生在茶馆里闲坐,聊聊书人书事,俱是自在往事,却让人心心相念。尤其是从老一辈文人(赵景深的谦和,对学术的执着与贡献,施蛰存的睿智,学术文化上的多层面追求,季羡林“东方鸿儒”的形象,以及一些老报人如赵超构、冯英子、张林岚等的鲜为人知的道德文章)学来的谦虚、低调、宽容,更让这“对话”多了情味。诚然,在这书香中沉醉,倒也能感受到浓淡相宜的书味。(朱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