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2/20/012926.html

等待处理…

灵岩山中寻野茶

点击量:669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在灵岩山下那间布置雅致的茶室中,“草茗茶坊工作室”主人余莉,为我们泡上她用采摘自灵岩山上的荒野茶叶制作的红茶。余老师似乎为了突出其荒野之味,特地用一种土陶碗装上茶叶,洗茶之后让我们观赏和嗅闻,细闻之间,似乎真还有一丝淡淡的荒野之气。一会儿功夫,一杯汤色红润、味道醇厚的荒野茶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座各位都在细细品尝,仿佛要从这茶水中品味出青城茶百年甚至千年的原汁原味。

仔细观察这些以老茶树和荒野茶为原料制作的茶叶泡的茶,从汤色、香气、味道、口感等各方面去品鉴,似乎与我们平常喝的红茶有些不同,这是不是就是余老师苦苦寻找的古老的原生态青城茶味呢?余老师将这些茶按季节分为春、夏、秋三大类,并取了几个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字:青城雨林、灵岩珍茗、青城丈人峰、味江金边岩。

余莉是都江堰人,虽是位女性,但年轻时就喜欢喝茶,尤其对家乡的青城茶情有独钟,并对青城茶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她曾在北京、江苏等地拜著名茶叶专家为师,学习研制茶叶,且学有所成。余莉一直有个愿望,就是通过寻找大青城区域内的老茶树和荒野茶,找到青城茶的根源,参考历史文献中青城茶的制作工艺,复原青城茶,将原汁原味的青城茶奉献给爱好此物的朋友们。于是在2017年,她辞掉了江苏的工作,回到都江堰开始了她的寻找青城老茶树和荒野茶之旅。

余莉从文献资料中得知,都江堰青城茶历史久远,远到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的《茶经》中说:“茶之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也载有“茶生益州(古称四川为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采干 ”等文字。陆羽《茶经》中还有“青城丈人山有散茶,木茶”的记载。汉时蜀人扬雄的《方言》中也有关于茶的记载:“蜀西南人谓茶曰蔎。”王褒的《僮约》更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描述。余莉从这些史料中得知青城山种茶、制茶、喝茶以及茶叶交易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都江堰青城山历史上有很多名茶,虽然绝大多数工艺已经失传,但早已名载史册,如鸟嘴、雀舌、麦颗、片甲、蝉翼等,在坊间仍然为茶客所津津乐道。

这些青城茶的历史知识,深深地吸引了余莉。

余莉就想,青城山现在种茶制茶的企业和农户不少,据说种植的茶园面积有三万多亩,但真正是青城山原生的茶树有多少呢?进一步了解,余莉发现,现在都江堰种的茶树基本上都是扦插的,而扦插是近代才有的技术,并且这些扦插栽种的茶树母本大多是从外地引种过来的。古代的茶树栽培是用种子育苗进行栽种,就是大家所说的窝子茶。真正的青城老茶树和荒芜在山林野地的青城茶,几乎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从2018年开始,余莉就开始走进都江堰的深山老林中实地调查大青城区域内的老茶树和荒野茶。老茶树,指生长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乔木类茶树;荒野茶指那些被岁月淹没在荒山野岭中,没有经过人工施肥、修剪的原生态灌木类茶树,荒野茶中也有许多百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

都江堰市老科协得知余莉以一己之力正在从事青城老茶树和荒野茶的调查研究,非常支持,指派长期从事农林工作的张永昌协助调查。

一次,余莉从都江堰市档案馆馆藏资料中了解到灵岩山有五棵老茶树:在1958年的老茶树资源调查中,灵岩山中发现在同一地块中有五棵梨儿茶老茶树(梨儿茶是当地老百姓对乔木类老茶树的俗称),其中最大的一株在离地二十五厘米处,直径达五十六厘米,胸径二十厘米,树高六点二米,树冠宽三点三米。资料距今仅有六十年历史,应该是非常准确的。余莉当即不顾疲劳,翻山越岭到灵岩社区八组找到当地村民张朝良,请他带路寻找那五棵老茶树。张朝良带着余莉在山上转来转去,就是没找到。张朝良说:“这五棵老茶树我爷爷在时还看到过。听爷爷讲,大概在1996年以后就没有了。”当时是夏天,山林中潮湿闷热,大家早已人困马乏,余莉还是不死心,说:“咱们继续找找看。雀儿啄食茶籽,总会有种子掉落在附近。”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距那五棵老茶树遗址约五百米处,发现了一棵老茶树。欣喜令余莉顾不上擦一把汗、喝一口水,马上就围着老茶树进行测量、记录、采摘标本、拍照、拍摄。

几年时间,余莉几乎走遍了都江堰的荒野山林。在虹口深山的贾家沟,在青城后山陡峭的尖峰顶,在悬崖绝壁的金鞭岩,在海拔一千四百米的向峨二峨山,但凡有老茶树和荒野茶线索的山林,都留下了她的足迹。都江堰有老茶树和荒野茶线索的社区有五十八个,余莉已实地调查了五十个,走访了上百位当地村民和年长的老农。一有老茶树和荒野茶的线索,她都会第一时间亲自去寻找,拍照、记录、视频、采摘标本,就连每一棵老茶树的树冠、树高、树杆尺寸,她都要亲自测量、记录,连时间、地点和所处位置的经纬度,都要一一记录。

在荒山野岭中调查时,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常常是老茶树和荒野茶的栖身之处,也是最难行走的地方,余莉总是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超人毅力,攀爬在荒野山林中。灵岩山村民彭育俊见一位年过半百、身材单薄的女同志经常背着背包、拄着手杖在山林寻找老茶树,非常感动,主动为她提供线索,为她带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余莉终于在村民黄福盛家的山林中发现了掩埋在荒野中的荒野茶。她在荒草和荆棘丛中一棵一棵地寻找,一棵一棵地数,一、二、三……一共二百七十五棵,全是灌木类荒野茶。这个重大发现让余莉喜不自禁,高兴得像个小孩一样跳起来。经考察,这批荒野老茶树有的已有一百多年的树龄,最年轻的也有五六十年。

经过几年的野外调查,余莉已经采集制作了近千件老茶树和荒野茶标本,拍摄了一万多幅图片,摄录了一百多件实地查勘采访视频,记录了几万字的笔记资料。

初时,余莉不会制作茶叶标本,就亲自到成都请教专家。那些对茶叶颇有研究的专家教授都被余莉的执着和认真感动,不仅教她制作标本,还给了她许多茶叶知识方面的专业指导。在专家的指导下,余莉用这些从大青城深山密林中采摘的老茶树和荒野茶,按全发酵工艺制作了一批红茶,邀请茶叶专家和喜爱青城茶的茶客到草茗茶坊品茗鉴赏。她说,一定要挖掘和研发出原汁原味的原生态青城茶,为恢复和提振青城茶的声誉而不断努力。

寻找青城老茶树和荒野茶的工作还在进行之中。余莉的心愿是通过寻找青城老茶树和荒野茶,挖掘出都江堰青城茶历史文化的内涵,让大家梦回千年,喝灵岩珍茗茶,品地道青城味。(何民)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暖心的围炉煮茶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