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城市“面子”重要,整治作为城市“里子”的背街小巷同样重要。今年以来,都江堰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动民生工程建设,通过打造背街小巷环境品质提升示范街、完成街道行道树提质增量、治理城市道路井盖病害、连片整治城郊接合部等举措,不断增强民生福祉,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背街小巷“换装”
街道是一座城市的脉络,更是展示城市形象至关重要的窗口。12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灌口街道辖区内的外北街,只见整洁的机动车道与两侧新铺的人行道遥相呼应。与柳岸路交叉的转角处,曾经的卫生死角变成了充满青春气息的墙绘,与街对面的电箱穿上的彩绘外衣相得益彰。沿路的街角空地被艺术廊架、休闲亭、健身区装扮一新,成为了周边居民休憩和拍照打卡的多功能活动区。在外北街经营小吃店的杨娇感叹,这样的“蝶变”令人欣喜。“变化很大!以前这条街比较脏、比较乱。现在,路面、人行道都弄好了,换了新的,整个看起来这条街就干净卫生多了,也漂亮多了。从这走的人都多了,我们生意自然也好做呀!”正如居民、商家所言,改造前,大伙儿眼中外北街的标签是“老旧”“拥堵”。作为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所辖的背街小巷,外北街通达建设路至红庙巷和四川农业大学南门。整条街道商家林立,多以小餐饮为主。一直以来,这条街也存在各类脏乱差的背街小巷通病。今年,为进一步提升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牵头对外北街实施环境品质提升工作。本着“以人为本、对标一流、科学统筹、补齐短板”的原则,着力实施了市容秩序、市政设施、建筑立面、空间景观、街巷特色“五大品质提升”。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乡环境治理科科长闵川说:“外北街品质提升是2022年我局承办的民生实事之一。我们牵头对外北街路面进行了黑化,树池进行了改造,配电箱也实施了美化。此外,还通过规范停车点、规范店招、线缆序化等举措,全面提升街道品质,为广大市民提供安全舒适、有序的生活环境。”据介绍,除了对外北街实施环境品质提升,该局还完成了城郊接合部连片整治项目——外江滨河绿地景观项目建设,旨在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点带面,推动背街小巷的环境品质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美丽街区建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行道树“美颜”
街头绿化的提质美化是民生实事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城市更新、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今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注重人性化设计,使街头绿化提质由粗放向精致转变。12月13日,在彩虹大道都市美丽风景段,记者看到,绿化工人在路边拉起警戒线,在这个临时占道施工区域,几名绿化工人正分工对栾树进行修枝作业,有人爬上树枝捆绑绑带,有人利用电锯修剪树枝,有人则紧拉导线防止其倾倒,大家相互配合,形成了一条井然有序的行道树修枝“流水线”。不一会儿,一株高约20米的栾树便瘦身美颜完成。打此路过的附近居民见到这一情景,纷纷举手点赞。“这样修了枝好,每次从这过的时候,就有干枝掉下来,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这个树长得太茂盛了,下面绿化带常年阴着,草都长不出来。修剪后,我觉得更光亮一些、更舒服一些,而且也更安全了。”市民肖开辉说道。采访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绿化维护中心副主任罗曦告诉记者,在实施街道行道树提质增量过程中,他们对行道树缺株、死株的区域进行补栽补植,对长势较差的行道树进行复壮。同时,选择适宜的行道树种类,提升道路绿化生态功能。在此基础上,还加强对行道树科学有序修剪,根据季节和不同植物,开展行道树修剪工作,解决市民夏天遮荫、冬天采光、通风等矛盾问题。“今年以来,我局为了进一步增加城市道路绿量,丰富城市道路绿化形式,全面提升城市道路绿化品质。截至目前,已完成光明街、学府路上段、紫荆中路、金江路、翔凤路下段、新马路、水乡路、凤邻路、金玉路、江安河西滨河路10条道路行道树增量提质工作。”罗曦表示,下一步,还将结合当前季节特点,强化绿化巡查,提高防火意识,及时做好绿化带内枯枝、落叶及杂草的清理,为市民提供更加整洁、安全的道路绿化环境。(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