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2/02/012830.html

等待处理…

都江堰岁时记

点击量:352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已经是过了小雪的天气,成都也是日渐寒冷,正是闭门读书的佳日。这时候,就意外地收到了刘建华兄的新著《岁时都江堰》(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22年10月版)。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写都江堰的书,却不曾想是“三遗都江堰系列”的第一种,后面还有以散文诗与诗的形式来写都江堰。可见建华兄在写作上有着极大的“野心”,不声不响中写出这样大气而又厚重的作品。

地方文化书写,近年来越来越流行,但以二十四节气的方式来写一个地方,却比较少见。尤其是在成都,更是少见。在这本《岁时都江堰》里,我读到的不只是都江堰的节气变化,也是都江堰民风民俗在当下的呈现。

在都市生活的人,固然对乡村与民俗也有记忆,却极少去关注其中的细节。在建华兄笔下,却是有具体的体现。他不只是记录节气当天的事,且用不同的笔墨书写节气前后的物候、气象、植物、节庆等等。故而每个节气就过得很丰满,很有意义。这也让我看到都江堰的节气变迁中,有着别样的文化厚度。

节气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区也是略有差异的。都江堰的节气呢,与川西坝子其他区县也有些微不同,建华兄既写整体,又有个体关注,更有着细微的发现,这自然让我们对都江堰的节气多一些注意。这种以散文的方式讲述地方文化的演变,自有其应有的价值。

不妨举例,如说清明节,让人联想到放水节,但建华兄先讲起“冻桐子花”的故事,随即谈起张恨水在《蓉行杂感》中写都江堰的桐花,可见其阅读视野的宽阔。在这样的节气里,他又出去走走,发现乡村之美、风物之美。这种叙述密度极大,而文章又表达得很节制,让人读了欲罢不能。像这样的内容,在整本书里俯拾皆是。如许的篇幅,可当小品赏读,宜细斟慢酌,因这已构成了都江堰节气的美丽图景,正适合“慢读”。

四季时光,各有奥秘,唯有用心体察,才能洞悉。这种记录不仅是光阴志,也是草木史。当然,这里所说的节气,有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既有历史的呈现,也有当下的体悟,让我们看到都江堰的岁时记录有着丰富的内涵。虽然这只是辛丑与壬寅所记的片断,却已让我感受到了岁时风貌。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文笔,也得益于作者的敏锐观察,这才洞察到节气的变迁。

在建华兄笔下,都江堰的地名犹如画卷般徐徐展开,都江堰、青城山、灵岩山、二王庙、伏龙观、柏条河、赵公山、蜀仙湖、永寿田园,灌区映像、七里诗香、青城湿地湾、拾光山丘、问花村……好些地方我也曾涉足,写下文字,与建华兄相比,却浅陋许多。故读这本书给我许多启发,即便是一次寻常的采风,也应有充分的准备,这才不辜负一片山水,一方树木。对此,建华兄如是说:“这儿的千秋古堰、河岸山林、庄稼草木、雪山熊猫、川西坝子、大地天空等等,于我同等亲切、和善、友爱、慈祥。”正是他与这一方山水的惺惺相惜,才有了这感同身受,并形诸于笔下,成了一封别致的“情书”。

这部厚重的《岁时都江堰》,在我读过之后,就想着是不是选一个节气,跟着作者在都江堰走一走,感受这节气的氛围,也许会有新发现。我想,这一定是一段愉快的旅程。(朱晓剑)

上一条:小园闭门即远山
下一条:古城诗韵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