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都公司”)代表都江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加大会,并捧回了“新时代十年成都制造业发展优秀企业”牌匾。
“共识已凝聚,重点已明确。荣誉的获得给公司上下带来鼓舞和激励。”华都公司总经理喻杰表示,企业正抓紧原料组织、人员安排、设备调试、订单衔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全面生产,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智能设备助力产能提升
11月21日上午,在华都公司总工程师朱清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了公司生产车间。时隔几个月再访,发现车间增添了很多大型新设备。“新”,不仅体现在设备外表上——崭新的蓝色机身十分亮眼,还体现在技术创新上,数字化显示屏上一行行技术参数设定好,设备就能够自行运转作业。一位工人可以照看几台设备,大大节约了人工成本。
“为了有效提高产能,公司最近购买了5台立式加工中心、3台数控车床、1台5轴车铣复合机床,共计1000多万元。”朱清向记者介绍了5轴车铣复合机床的优越性,“这一台设备,不仅可以完成车削、镗孔、键槽、端面钻孔等复合型工作,而且自带工件测头,可自动测量加工精度。”省掉了工序准备、零件转运等环节,复合机床一次装夹、测量,4小时内便能完成人工48小时的工作量。工作效率提高了10多倍。
在深孔加工工位,横架在空中的行车正加紧作业。要将重达4吨左右的实心不锈钢锻棒钻孔加工成空心的零件,承载力25吨的行车就派上了大用场。记者现场还看到,为有效利用厂房空间,车间内部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将洁净装配工序搬到二楼,做到分区更合理,管理更有序。
据介绍,四川华都核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国内大型核电站提供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供货先行者,其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核电建设需求,还成功实现了百万千瓦级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批量化出口,保持着国内第一、国际前三的行业领先地位。
24小时不停歇跑出加速度
今年8月,面对极端高温天气,企业响应“让电于民”的责任担当。“正常情况下,华都公司每个月的产值大概是1700万。”朱清告诉记者,“让电于民”缩短了部分订单的交货期,间接影响了企业今年的销售总量。而如何将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将失去的损失夺回来,更是对企业责任和能力的双重考验。
“把损失的产值夺回来!”从保客户、保订单到拓展订单,在不乐观的环境中争取市场主动权,是近几个月华都公司的“拼经济”之战。目前,华都公司已开启24小时生产,关键岗位员工三班倒模式,增加工人有效工作时长,开足马力冲刺,力争实现年底订单交付。
“截至10月份,公司产值已达1.68亿元,上缴税收2400多万元。年底冲刺1.9亿元销售目标。”朱清表示,目前公司承接的漳州核反应堆一、二号机组订单将在12月底交付使用。同时,公司还通过竞标,签订了2个亿的新项目,预计明年三四月将正式投入生产。公司目前承接的项目订单近20个。
承接项目多,引进新设备、加强技能型人才培养是关键。目前,公司引进的新设备还在调试中,生产一线工人除了现场操作培训外,还需要对设备使用原理、内部装置加以了解。数控车组长汤虎在公司工作十年,因技艺精湛被评为成都市工匠,其成都市首席技师工作室已培养人才20多人。汤虎告诉记者:“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将八、九月份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公司项目多,员工收益才好,大家都干劲十足。”
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指出,实体经济是根基、先进制造是方向,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已成为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成都旗帜鲜明地提出,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锚定制造强市目标,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华都公司以实际行动厚植企业根植性,以主动作为增强产业竞争力。目前,华都公司已获得省科技厅ML-B+控制棒驱动机构成果转化项目立项,审定预算500万元。喻杰表示,拼经济要加大拼工业力度,华都公司将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定力,掀起拼经济搞建设热潮,以企业功能、要素供给、服务能力为支点,夯实企业成长足迹,用实干奠定行业地位,为成都制造强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