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11/11/012710.html

等待处理…

站在南桥上想起一个人

作者 宋正刚
点击量:345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有“雄踞江源第一桥”之称的南桥,是都江堰市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是一座古廊桥式风景桥,桥头重檐彩塑,珍禽异兽和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走廊内壁上精心绘制着绘画和书法作品,可谓一条艺术长廊。许多游人喜欢在桥头合影,仿佛有这样一张照片就代表来过都江堰。特别是夏天,这里人头攒动,络绎不绝,人们尽情享受着清凉的江风。今年夏天,“蓝眼泪”在抖音的走红,更让这里成为“网红打卡地”。笔者纳闷,为什么人们将灯光下的岷江水叫作“蓝眼泪”?诗意的理解,是波涛奔涌的内心,需要用忧郁的外表来掩饰。又或是,不管多么热烈的夏天,想起一个人、流下一滴泪,就能让整个人陷入惆怅。

站在南桥上,真会想起一个人。不知许多年前,南桥落成那天,这个人是否也站在这里眺望过远处的雪山?虽然他能写诗,但笔下却少有儿女情长。放到现在,他应该就是那种从不发朋友圈的人吧!这个人也有他的雅趣,饮酒时不慎将花生米掉落在辣子鸡里,于是,就有了四川名菜:宫保鸡丁。也许,你知道我想说的是谁,对,就是晚清名臣——丁宝桢。

在波诡云谲的晚清,丁宝桢不做空报国的孟尝,不效穷途哭的阮籍,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一个“真男人”的模样。诛杀大太监安德海、治理黄河水涝、创办四川机器局、建尚志书院,尤其是大修都江堰,让国家有了一个相对稳固的后方。

丁宝桢的名气不及同时代的曾国藩、李鸿章。在如今流行的电视剧中,也难见他的身影。因此,许多人对他知之甚少。但对都江堰人,丁宝桢大修都江堰的功绩,却从来不曾忘怀。据说,丁宝桢上任四川总督后,见都江堰维修质量与应有要求差之甚远,洪水一来,灾情不断。到了春天用水之际,又河道淤塞,农民无水灌田,酿成“索水风潮”。他多次踏勘,深感大修都江堰不可延误。他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若省一时之费,拂万民之心,以后捐输难期踊跃。”大修期间,他多次到工地视察督理,“轻骑减出,躬冒霜雪,沿江督率”。经过此次大修,都江堰灌区由嘉靖时期的10个州县扩大到14个州县。至今,还流传着灌县县令陆葆德,用大修都江堰时结余的两千余两白银修建南桥的佳话,结束了“灌县出南门——无路”的尴尬。

可惜的是,这位贤臣无力扶大厦之将倾。痛心的是,他看惯了官场的黑暗,目睹了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自己也因“堤工要务,办理乖方”的罪名而降职。可贵的是,都江堰人民不曾忘记他,在二王庙,有他的塑像,在堰功道,有他的铜像。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这是李鸿章的名句,而丁宝桢也有“善创何人能善述,兴怀救弊恨无穷”的遗憾。据说,他逝于成都任上,老妻不在身边,身上的钱连买副棺材都不够。因他曾在山东为官,山东父老联名具奏朝廷,其灵柩运往济南安葬。一时间,士绅百姓“郊野祭吊,军民悼哭”。2019年,有媒体报道,丁宝桢的墓地在济南被考古专家确认,位置在祝舜路,一个项目工地。据说,现场出土了两个头骨,一个可能是丁宝桢的,另一个头骨怀疑是丁夫人的。但后来,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网站发布通报:墓葬规格与丁宝桢身份不相符,推测墓主生前为清代富裕人家……

丁宝桢,相信清廉刚正的你不会伤春悲秋,更不会怨天尤人。而今天,站在南桥上的我,也只能悄悄拭去一颗为你而流的眼泪。

上一条:柔软的外婆
下一条:在青城山:丈量悲喜(外一首)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