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9/30/012492.html

等待处理…

喜迎二十大

点击量:360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开栏语: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都江堰市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其间,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人物。他们怀揣家国情怀,在各个领域创新实干,奋发作为,与城市共发展,与祖国共命运,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本期起,本报推出“非凡十年·成长足迹”系列报道,多角度、全方位展示这些优秀榜样们的这十年,一起共享他们的非凡时光!

李祥:为智慧景区建设保驾护航

探千年水利,拜水都江堰;沿石阶而上,问道青城山;去徒步露营,拥山野而眠;享狂欢派对,尽显国际范……“三遗”之城都江堰,有一万种理由,吸引来自全世界的游客。这背后,是都江堰旅游人十年奋斗不歇的脚步。近日,记者走近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祥,听他讲述这十年和旅游的故事。

近年来,智慧景区已成为各大旅游名胜地的发展方向。坐拥“三遗”之地头衔的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也经历了十余年的智慧化变革。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信息中心副主任李祥正是这场变革的亲历者与见证者。9月22日上午,记者走进李祥的办公室,彼时的他正忙着召集相关科室研究工作人员近期正在实施建设的“数字青城山”项目相关事宜,“目前,依托各类前端信息采集设备,我们景区的监测预警平台已经能够高效并具有针对性地整合分析大数据。而实施‘数字青城山’项目正是要筑牢景区数字底座,全方位为景区保护、管理保驾护航。”

待会议结束,李祥带着记者来到景区指挥中心大厅。大屏幕上,“都江堰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指着大屏幕上显示的各类数据,李祥和记者聊开了。从营收数据如何得出,到自驾车数据依据在哪儿,再到全域旅游数据对决策的支撑作用,李祥如数家珍。在他的讲述中,记者也对近十年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在智慧景区建设领域的持续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先后建成了30多个业务子系统为支撑的智慧景区管理服务场景,先后荣获国家旅游局‘全国智慧景区’试点单位、‘智慧旅游最佳示范景区’,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数字化示范基地’等称号。”

1996年,刚从四川省轻工校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李祥成为了青城山景区索道站台的一名工作人员。2007年,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正式成立,李祥进入了当时的信息中心,并在随后的几年间先后参与青城山——都江堰信息化建设灾后重建总体规划设计和景区指挥中心建设。在他的记忆中,那时景区数字化建设还只算刚起步,“当时我们逐步建起了视频监控、电子售票系统、呼叫中心客服系统和环境监测、森林防火等子系统,算是一个数字化景区雏形吧!”对李祥而言,他们负责运营的这个数字化平台,还仅仅只能称得上是景区的眼睛和耳朵,而他和同事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盯住监控并接待游客咨询和相关投诉。“那时,遇上节假日和暑期,也会出现人流集中涌入景区的情况。但我们没有数据分析做支撑,只能靠经验来判断什么时候该上报领导进行限流,什么时候该分流游客。确实不够精准,也不够科学。”

2016年,景区指挥中心升级成为都江堰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各类先进前端监测设备投用,担负起了收集、存储和分析数据的工作,而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运用,目前景区能精准预测未来7天的游客流量,为管理者提前部署、实时调度、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在李祥看来,“都江堰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就像是高速运转的大脑。“比如,我们的数据平台会针对自驾游车牌号进行分析,客源来自哪些省份,可以直观地看到哪个省份游客多,哪个省份游客少。在以后的营销过程中,就可以点对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遇到节假日,景区内某一路段瞬时游客量陡增的情形,数据中心也会发出预警,我们会按照提前制定的预案进行科学处置。”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做好精准服务,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启动“数字青城山”“云上都江堰”项目建设,致力提升智慧景区建设运营一体化水平。李祥感慨到,新的机遇来了。“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作为基层的一名旅游从业者,我充满了期待与憧憬。它预示着新的机遇即将开启。当前,以数字化、新基建打造智慧景区,已成为景区发展从信息化到数字化走向智慧化趋势所向。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通过项目建设不断延伸景区的神经感知末梢,筑牢景区数字底座,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数据监测、分析及应用展示,大大提升景区可视化、智慧化管控及服务水平,擦亮都江堰旅游金字招牌。”(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蒋琼:一心为产业提质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都江堰市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文化底蕴,积极抢抓文旅市场消费热点,打造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民宿产业体系。游客来到都江堰,不仅宿“山”、宿“水”,更是宿“文化”。文旅融合所激发的新动能推动着都江堰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蒋琼正是这场“蝶变”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9月20日上午11点,记者驱车来到距离青城后山泰安古镇有着两公里路程的山野·山也民宿。门厅处,民宿女主人蒋琼正叮嘱前台工作人员做好国庆节接待准备。“前台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要求,要仔细查看客人的健康码、行程码……”蒋琼表示:“之前因为疫情影响,有一部分国庆的订单流失了,但很快就补上了一部分,估计接下来这一周会是订房的高峰期,我们做好了接待准备,对这个大假的销售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穿着一套黑色衣裙的蒋琼画着淡妆,热情地招呼着记者。很难想象,眼前这个优雅、自信的女人是个在青城后山生活了20多年的本地媳妇。蒋琼告诉记者,从上世纪80年代青城山景区开发伊始,公公一辈人便在当地经营起了最初代的农家乐。“我听我公公说,他们最开始的农家乐就是家里老房子改的,只提供床位,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2000年,蒋琼夫妻俩接手了父辈的农家乐开始继续经营,期间虽经历了地震的重创,但仍未改变他们夫妻俩把农家乐开下去的决心。“那些年,青城山周围的农家乐如雨后春笋,大家都想吃旅游饭。当然,我们也没那些意识要去做改变,就觉得每年7、8月把钱挣够,全年就都不愁了。”尽管经营模式略显老套,尽管硬件条件一般,但就靠着青城山、都江堰的金字旅游招牌,像蒋琼家这样当地人经营的农家乐依然有人光顾,在旺季依然会出现“一房难求”。

事情的转变出现在了2019年,品质民宿不断入驻青城山片区。这让蒋琼突然意识到,传统农家乐似乎“开不动”了。“都江堰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各地来的住客对度假体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传统农家乐已经成了线上卖不出去的旅游产品了。”正如蒋琼所看到的,十年来,都江堰一大批品质民宿乘势而起。据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不断实施精品民宿提升工程,都江堰市已先后成立民宿协会、以赵公山区域精品民宿为主体的民宿经营联合体、以女民宿主为主体的巾帼创业者协会民宿专委会。通过“资源+品牌”抱团发展,创新“精品民宿孵化+文旅人才培育+产业提质升级”集合发展青城山模式,全力推进民宿产业串点、连线、成片。

“目前,全市民宿已达548家,主要集中在青城山镇。多年来,我们也在着力打造以‘问道青城’‘得道多住’为主题和内涵的‘青城文宿’特色品牌。陶艺、茶叶、特色中药等创新研发的文化业态和创意产品,更是为积极构建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资源生长型产业体系注入了新动能。”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蒋琼很快也加入了都江堰民宿联盟,经过一番考察学习、取经问道后,她萌生了将自家农家乐转型升级为精品民宿的想法。但摆在她面前的首要难题便是资金。“我们把困难提出来后,青城山镇政府直接给我们承诺,我们只管甩开膀子干,他们来帮我们解决资金问题。镇政府出面帮我们在几家银行都争取到了无抵押低息贷款,我们花了300万把原来的农家乐改造成了今天的山野·山也。”蒋琼感叹道。

将原来的20个标准间改造成如今14间风格、布局各异的特色客房,增设的温泉泡池成了客人静享片刻松弛的秘境,屋顶茶歇处则是发呆、观景的绝佳之选……硬件设施的提升,软件服务的跟上,让山野·山也一举挺进了成都民宿60强。“业界有了一定的口碑,带来的收益也是可观的。以往我们传统农家乐一间房只能卖到80至150元,如今,我们民宿的房价是在600至1500元的区间。”在蒋琼看来,这些变化归根结底还在于区域旅游品牌价值的提升。“近几年的文旅融合发展,让都江堰旅游的消费场景越来越丰富,我们明显感觉到留下的客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局限于游玩景区,更多人选择来都江堰慢游,这也给我们民宿行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蒋琼坦言,这10年来,有了改变与提升的除了她的事业,还有她个人的眼界与经营理念,“以前开农家乐,我就是个全能老板,既是服务员,也是保洁员,还是传菜员。现在,我只用当好民宿的规划师和管理者。”就在下个月,全国人民将迎来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对于这样一场即将到来的盛会,蒋琼感慨地说:“多年来,都江堰市旅游产业从无到有、旅游项目从弱到强、旅游规模从小到大、旅游层次从低到高,我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感谢这些经历,也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和我的企业都得到了历练和成长。我也相信乘着党的二十大召开的东风,都江堰打造国际范、中国味、天府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的美好蓝图一定会变成发展的动力。我们每一个旅游从业者也将朝着这个奋斗目标不断前行,讲好都江堰旅游故事。”(本报记者 刘晓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金秋“丰”景 首批本土优质大闸蟹抢“鲜”上市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