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内,一排排葡萄架映入眼帘,串串葡萄簇拥着从叶子缝中垂下来,绿如玛瑙,清香扑鼻。农户们小心翼翼地将其剪下,封袋、装箱,满脸喜悦地享受着丰收的盛景……这是近日青城山镇五桂社区绿怡葡萄基地的喜人场景,依靠葡萄种植,当地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优产业
葡萄兴农富民
近日,记者来到五桂社区绿怡葡萄基地。此时,基地工人们正有序将刚从大棚内采摘回来的阳光玫瑰葡萄分拣、封袋、装箱。“礼品装和快递装的一定要注意,内袋不同,不要分装错。大家抓紧一点,这批货今天中午前必须装车发出去……”一边招呼着工人们干活儿,基地负责人任杰一边向记者说起了今年的收成。
“我们基地今年阳光玫瑰预计产量在15万斤。每年8、9月初是葡萄成熟上市的时节,所以最近这段时间也是我们的销售旺季。”任杰告诉记者,绿怡葡萄基地建于2018年,经过4年多的发展,基地已种植了50余亩阳光玫瑰葡萄。这些葡萄主要通过网上销售、游客采摘和果商批发3个渠道进行销售。因果品出众,一直以来基地的葡萄都不愁卖。
“网上销售主要是销往深圳、上海、广州这些沿海大城市。因为我们基地紧邻青城山景区,所以来现场采摘的游客也挺多。每天还有批发果商上门拿货,所以,销路一直挺好。按以往情况估算,产值应该有300万元,但今夏的极端高温天气对农业生产还是带来了影响。基地产值估计最终只能做到200多万元。”就在和记者说话间,任杰又接到了几单外地加急订单,工人们手中的动作不自觉地变得更快了。
参与装袋的王兰家就住在基地旁,最近这两年在基地的务工经历,让她也成了葡萄种植“熟手”。“每年差不多从4月到10月,基地里都有活儿干,抹芽、修剪、肥水管理,包括后面的采摘、分装这些,我们都干。”王兰告诉记者,她在生了孩子后一直赋闲在家,如今在葡萄基地就近就业。“每个月差不多能拿到3000元左右,离家近还能照顾孩子和老人,有份这样的工作我很满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当地,像王兰这样被辐射带动、参与葡萄产业发展的村民已有50多户。
强引领
筑牢产业之基
地处聚青线两侧的五桂社区幅员面积5.26平方公里,共居住着1399户。近年来,社区党委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和动力源泉,根据当地特点因势利导,组织推动,让当地农民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开拓高效农业新思路。据市委组织部选派青城山镇五桂社区任党委第一书记的罗康介绍,作为社区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在绿怡葡萄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走出了一条“招商引资+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模式。
“当初引入这个葡萄种植项目,社区向市级部门争取资金为项目配套了道路、大棚等硬件。同时,还积极引导基地利用其辐射效应成立都江堰市绿怡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进行品种引进、示范,然后让社员进行种植,最大限度降低农户的技术风险,同时还能确保他们获得更多收益。”罗康说道。
今年8月,川渝地区遭受极端高温天气灾害,绿怡葡萄基地面临着枝叶水分易蒸发、灌溉难的生产困境。听闻消息后,罗康带领社区党员志愿者加入了基地“灌溉大军”。“当时那个天气,基地必须早间、晚间对葡萄根部进行充足补水,而当时他们只有20个工人,根本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就发动社区党员志愿者一起去参与浇灌、补水,力争让基地葡萄的产量、品质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葡萄种植这一样板产业,社区不断引导绿怡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朝示范合作社方向发展,就在去年,该合作社被评为都江堰市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接下来,社区一班人还将持续以实现强村富民、促农增收为目标,把水果种植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社区已建立了食用菌基地,目前,会泽农业项目和蓝阳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此外,我们还利用辖区内5家农家休闲庄、7家民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希望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此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五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吉长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