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夏天的常态,但今年夏天这么热,不常见。
有消息说,这是自1961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
1961年我还没出生,2022年夏天的酷热我是领教了的。
一连多日,白天气温连续超过40℃,几十年第一次遭遇这种极端天气。可恨的是有一天半夜,突然断电了。变压器受不了高温重荷,干脆罢工瘫痪。
这一“罢工”就是两天,累坏了电力抢修人员,也把每个人热得折磨得够呛。小区微信群里,从抱怨停电,最后变成了讨伐今年特别可恶的高温天气。
是啊,今年太热了,全球都热。欧洲热爆了,亚洲也不轻,大范围遭遇的这一波热浪,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预期。
在企业上班的朋友,企业限产,让电于民。回到家里,社区上门动员,空调不能低于27度,尽量节约用电。朋友说,他从小到大就没这样憋屈过。
更憋屈的是,大热天电路故障停电。每个人热得像铁板上的烤鱼,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供电。这个时候就像生病了恨不得医院有熟人,停电了就盼着供电公司有亲戚,方便打探何时来电的小道消息。这都是被酷暑给逼的。
在这种高温酷暑下,每个人都在想法子如何安然地消夏避暑。
有一处避暑之地是银厂沟,这儿是四川彭州“5·12”大地震的重灾区,地震前是人们消夏的后花园,地震后被冷落了好几年。近年政府重新打造,景区有序开放,但今年要去避暑,却是一房难求。
我们好不容易预订的农家乐,也是这几年重建的。四周的林木中,依然还能见到一处处因地震破坏而废弃的老房子。一刹那,历史与现实,昨天与今天,灾难与新生,不幸与万幸,都在当下时空交汇,让人百感交集。
晚上闲坐纳凉,很自然说到小时候打发暑天的方式,通常在河沟里游泳,院坝里纳凉。纳凉的工具多是凉席凉椅,再花几分钱买一盘蚊烟,惬意地躺在地上数星星。蔚蓝色的天幕下,星星多得像小河沟里的鹅卵石,数着数着就进入了梦乡。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今天的人们,消暑有空调,避暑有景区,安然度夏的方式多种多样。幸福指数提高了,对付酷热只需要好心态。
是的,天气酷热考验我们的耐心,也在考验我们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权威分析异常的酷热与温室效应有关,所以我们也在积极响应碳中和碳排放的目标,保护好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的子孙后代。
重新回到家,见小区外停着一辆辆应急发电车,这是从全国各地赶来支援电力保供的。那一刻突然觉得很熨帖,酷暑是暂时的,凉爽的季节将很快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