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被誉为“天府明珠”的都江堰从来都是艺术家生活、创作的乐土。摄影家们以独到的眼光、巧妙的心思,以及高超的技术记录着这座城市的变迁,展示着这座城市的美好景象。而在加快构建“五大新城”的征程中,他们更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更有了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动力。
余晋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在他身上,有传统知识分子的特点,谦逊、有礼,还有刻在骨子里的社会责任感。现在的他,是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干事,同时教授英语、摄影等课程。他说,快退休了,依然很忙,学校有8个宣传平台,如微信、抖音、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大多是他和学生们在做。他又说,做自己喜欢的事,觉得乐在其中,劲头也大。
摄影不在于装备 在于思想
余晋年少时有3个理想:当律师、教育家和记者。律师没当成,教育家称不上,就是个教师,至于记者,倒是长期做着与宣传有关的事情。在更多人眼里,余晋更像一位学者型的摄影家。他说自己开始摄影比较晚,之前看了一些国外的纪实作品,非常震撼。他钦佩解海龙这样的摄影家,用摄影推动了希望工程的发展,改变许多山村孩子的命运。
而他自己,进入摄影这个行当比较晚。2008年的“五一”大假,准备旅游的他买了一台长焦的卡片机,摄影之路正式启航。
余晋偏爱纪实摄影,他说,自己的装备不是最好的,但他认为,摄影重要的是照相机后面的头脑。一张好的照片,有创作者细微的观察,有创作者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什么?
起初,余晋喜欢在某论坛发表作品,2013年,他看见一篇“青城山马椅子后继无人”的帖子,他托人找到马椅子传人——马娇的电话,往返五六趟到马家进行采访挖掘,拍摄了大量纪实影像。他说,都江堰市民间的手工艺应该通过摄影作品得到关注,推动地方传统文化的传续。这些图像经过整理为组照后发布在成都某知名论坛,后又发表在腾讯网《中国人一天》栏目,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阅读量近十万,留言过千条。CCTV4《远方的家》《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中央及省市媒体也竞相报道,青城山马椅子在获得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发展契机。后来,余晋长期关注马椅子等民间工艺的发展,他说自己喜欢那种一个题材就拍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创作。
与绝大多数摄影家不同,余晋尚不会使用PS等修图软件,只会对图片进行简单的明暗度、饱和度等的调整。他说,这源于自己的一个“执念”,认为纪实摄影就应该还原真实。在很长一段时间,他拍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关注民生民俗、关注社会发展。他拍都江堰市做私房蛋糕的小黄姑娘,拍天马镇上的老铁匠,拍所在大学的新生第一课——军训、拍学生志愿者……那段时间,他的大量纪实作品发表在腾讯网《中国人的一天》栏目,拥有很高的阅读量,让读者知道都江堰市除了山水之外的民风民俗、风土人情。
让更多年轻人 爱上一座城
摄影家何勃说:“余晋用影像作品关注了一批人、帮助了一批人、引导了一批人、培养了一批人。”
余晋于1992年来到都江堰市从事教师行业。最初,他的想法是待几年,再到更大的城市。然而,在后来的时间里,他爱上了这座城。他喜欢都江堰清澈碧蓝的流水,他崇敬青城山源远流长的道文化,他更喜欢这里的人,热爱那些像堰工一样的普通劳动者。
在大学里,他教授过摄影课,通过青城山、都江堰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让很多学生了解这座城市、喜欢这座城市、留在这座城市。他和学生像朋友一样交往,向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都江堰爱酒庄的孔皓就曾是余晋的学生,在他创业以后,余晋给了他很多帮助,无偿为酒庄举办的各类活动拍摄照片,并参与策划了诸多扩大酒庄影响力的摄影展。看到自己的学生在都江堰生活、工作、创业,这是最让余晋开心的事。
除了纪实摄影,余晋还拍摄了大量风光和环境人像。他说自己非常喜欢看电影,一帧好的电影画面就是一幅好的摄影作品。作为摄影人,作为老师,他认为自身还要加强摄影的学习和艺术修养,同时也想在摄影理论方面作一些探索。他认为,摄影这门艺术,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个性的摄影家,就有着不同的摄影风格。有思想的摄影,有快乐的摄影,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没必要看轻哪一种。他说,都江堰市这个地方不仅有好山好水,还经常举行有影响力的艺术活动,给爱好摄影的朋友提供了广泛的创作舞台,是一片摄影创作的沃土。都江堰摄影人用影像记录着都江堰市不断发生的巨变,作为中国新闻图片网的签约摄影师,余晋也将其变为新闻图片发表传播。
身为一名高校教师,作为都江堰市青年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余晋不时会受邀到成都、郫县、崇州、都江堰的一些单位、社区、学校讲授摄影课程。他说自己有义务有责任把摄影讲好做好。“我希望都江堰的摄影人都能够通过影像作品,宣传都江堰的山、水、人的美好;通过自己的摄影课,让更多的人热爱摄影,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都江堰、扎根都江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