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几年前,李书福说过一句语惊四座的话:“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几个沙发,再加一个车壳和发动机。”
车壳、车架就是业内人士所称的“钣金”。钣金师傅要把新车车身缺陷修复没“两刷子”咋行呢。尤其是要将碰撞碾压变形的车壳复原,其难度就像把变形的易拉罐恢复如初一样,没有“金刚钻”是不敢揽这个“瓷器活”的。
大国工匠、一汽集团的首席钣金技师王洪军就是这个行业的翘楚。
【2】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华大地爱心如潮,正上初中三年级的刘裕入选四川省教育厅中国一汽爱心助学工程。2009年进入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造学习。2010年被全国焊接专家庹鉴(高级技师)收为徒弟,学习焊接技术。在校期间包揽所有汽车技能比赛第1名。并荣获四川省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比赛第1名。2011年5月代表全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荣获第4名,同年9月入职大国工匠王洪军所在的一汽大众集团工作。
在一汽大众集团职工电影院,集团公司组织刘裕和工友们观看了央视影视中心拍摄的电影《青春制造》。这部科幻片就是根据一汽职工王洪军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生动展现了以振兴国家工业为大任的新型产业工人的独有风采。
当晚,刘裕夜不能寐。第二天中午,便来到集团人力资源中心,递交了向王洪军拜师的申请书。此时的王洪军已有200多名徒弟,在一汽大众集团形成了活力四射的“工匠梯队”。
刘裕在上班途中拦住王洪军,表达了求师学艺的心情。刘裕多次软磨硬泡,并向王洪军展示了自己拿得出手的焊接技术,终于得到王洪军的首肯。
刘裕永远不会忘记,2011年12月20日,在繁忙的集团公司钣金车间流水线旁,一张《拜托帖》铺放在工作台上,刘裕取下手套,激动地在《拜师帖》徒弟一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从此,大国工匠精神在刘裕的青春血液里绵延赓续。
时隔十多年,刘裕对《拜师帖》上的这段话仍倒背如流:“久仰师傅王洪军德艺双全,自愿拜在师傅门下,学习传承师德与技艺,遵从师傅教诲,对师傅所传技艺努力钻研,坚持不懈继承师傅大国工匠精神,将汽车钣金技术继续传承下去,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
【3】
《青春制造》续集在王洪军分散在不同车间、不同岗位的徒弟们身上上演。
刘裕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同团队7个人历时3个月的攻关。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最终攻破CMT钎焊国际焊接难题。
刘裕的进取心影响了一大批身边的同龄人,先后带动30多位年轻人成为公司高技能人才。
婚后的刘裕,怀着对大众集团的恋恋不舍回到了家乡都江堰市自主创业,投身汽车维修行业,成立了“车匠名车”。
刘裕说自己只是换一个赛道,握着师傅王洪军的“大国工匠”火炬继续奔跑。
笔者好奇地问,为什么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车匠名车”?刘裕的回答让笔者感受到“大国工匠”的影响力已深入到他的骨髓里,“公司开宗明义就是要有一颗‘匠’心,公司的企业理念就是‘车行万里,匠心守护’,新入职员工必看电影《青春制造》。”
透过这些表层现象,笔者看到了这个创业仅有4年时间的“车匠名车”17名员工的血液里,已深深植入了工匠精神。
刘裕带领这群人,在工作中“把每一件不懂的事弄透彻”“把每一个细节做完美”“共同分享”,把工匠精神的传承融入到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4】
刘裕时刻以工匠精神感染身边人,以满满正能量回馈社会。
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配合奎光塔街道搭建一支行业专业型的志愿者服务团队,订购了6台汽车雾化消毒仪和40瓶药水,总价值1.8万元。牵头组织一支5人志愿者服务团队,免费为都江堰市防疫一线单位提供汽车上门消毒服务,共服务15家单位、近500台车辆,用其专业的服务态度和优良的服务品质受到了各级部门的一致好评。
2020年,刘裕代表公司对口扶贫康定、慰问学校,参与“培养一个技工·支撑一个家庭”公益活动,给学子们技术扶贫,获评都江堰市工商联2020年度“千企帮千村”先进单位。
随后,都江堰市职业中学聘请刘裕为汽车与维修专业委员会指导委员。站在讲台上,刘裕用自己的事例,激励更多的学子努力拚搏,用青春续写《青春制造》的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