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并按照日常生活、生产、服务型劳动分类,设置“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等劳动课程。对于这一新方案,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了。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劳动教育一直都未被淡忘,青城小学在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同时,以新形式开展劳动教育,将劳动课“上”出了特色:以创建成都市中医药文化传承基地为近期目标,将中医药健康知识普及和劳动实践相结合,通过劳动锻炼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小小“神农”识百草 中医启蒙进校园
“人体有很多感官,哪个器官收集信息量最大?是眼睛。”“预防近视,可多吃带颜色的蔬菜,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所以非常安全。”5月9日,在青城小学,都江堰市中医博士后工作室领衔人张大铮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题为《中医药预防眼睛近视》的中医药文化课,生动展示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活动互动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张大铮也逐一做出了耐心细致的回答。
据悉,2021年,青城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整合资源,开设了内容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今年4月初,我市正式启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由都江堰市中医博士后工作室负责该校的中医药文化知识普及任务。随后,该工作室通过校本课程设计、中医药辨识课堂等形式,不断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个多月以来,孩子们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兴趣愈发浓厚。
市卫健局负责人表示,四川作为传统的中医药大省,正在增强中医药文化自觉,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为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接下来,我市将按照“新标准”,持续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畅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校园渠道,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文化有机融入校园文化和课程,不断扩大中医药文化普及程度,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承,帮助青少年提升人文素养、改善身心健康。
学校建起“百草园” 劳动实践促成长
都江堰市种植川芎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青城小学位于青城山脚下,传说药王孙思邈曾在此发现了川芎。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底蕴丰富的中医药文化传承,青城小学开展中医药教育相对更有优势。2021年,学校和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都江堰分公司共同打造了“百草园”中医药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占地约2亩的“百草园”,目前种植有20多种中药材,将科学与劳动相结合,让孩子们通过种植、观察、记录等实践活动,激发兴趣爱好,培养文化自信。
如今,“百草园”已成为学生一个重要的学习活动场所。“要把水浇到根部,中草药才能更好地吸收水分。”“把杂草扯干净,才能让中草药更好地生长。”劳动课上,同学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或浇水、或锄草、或挖土,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在青城小学,劳动已成为学校里的一堂必修课,课表里除了语数外,也安排了劳动课时段。该校校长付瑾表示,“我们坚持把劳动教育摆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每个年级的劳动教育必修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小学1至2年级的课外劳动时间每周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每周不少于3小时。”
丰富有趣的劳动课程,在学生心中播撒下传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种子。五年级学生刘孜琪告诉记者:“在活动中我认识到了各类中草药,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水葱、灯芯草的身上我感受到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促使我努力学习,向上进取。”
接下来,青城小学将进一步拓宽渠道,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学习中草药,让学生感悟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潜移默化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逐步形成学校教育的一大特色品牌。同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将劳动课与学科类课程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劳动的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