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2-05/06/011546.html

等待处理…

是什么改变了我们

作者 林赶秋
点击量:494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是怎样从少年变成中年的?反复思量这个问题,我却没找到答案。我变是变了,但弄不清楚是什么节点什么事情导致我改变的。

电视上老讲什么阅历让人成长,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我从未经历什么涛澜汹涌、风云开阖的事让我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是的,是改变,不是成长。听着“成长”,好像是从不懂事变得懂事了,从不好变好了,其实不然,只是一些想法和心态发生了改变,这改变未见得就是好的。

一次,演员宋佳接受采访,说二十岁的时候挺痛苦,四十岁的时候很平和,感觉很好。我认同她年长之后变平和的这个观点,但并不认为年少就是不好的。精神上的美好,大都是年轻的时候感受到的,说是长大了就平和了,殊不知,也变得后知后觉甚至无知无觉了,许多美好也感受不到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倘若生活过于坎坷,那这平和的状态便是种恩赐。可在我们这般普通的世界里、平凡的人生中,也就年少时的不平和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人生色彩,就算我们不能活成娇艳的玫瑰,至少在张国荣唱着他在孤独的沙漠里绽放得赤裸裸的时候,我们能多少理解一些、共情一点。

年龄渐大之后,看东西的角度与心态都在改变。曾经看到别人见义勇为的时候,热血沸腾,想着自己也要做这样一个英勇无畏的人。年长以后,再见到这样的事,想的却是坏人真不少呀,原来这样普通的场景也会有危险啊,要处处小心才好。我猜,发生这样的变化,仅仅是人作为一种动物,随着年龄增加带来的正常变化吧,并不是因为经历了多少冷暖炎凉或生离死别,以至于让一个人发生这么大的改变。普通的人生就是很普通,可也一样复杂;“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坚强?是什么离去让我们悲伤?是什么付出让我们坦荡?是什么结束让我们成长?”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糊里糊涂的。

不易喜则不易悲,年轻时则容易喜也容易悲。比如二十岁时经常感到迷茫、痛苦,那时候心中那么忙,人却感到格外空虚;在之前和之后的人生中,我皆未有过那样深切的空虚感。以前有一部电影,叫《重返十七岁》,当初看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体会,倒是让我在人到中年的当下想了想,如果能重返十七岁,我愿不愿意,答案是否定的。但这并不是说年轻不好,现在好。年轻的时候,生活是色彩丰富的,即使生活本身很平淡,我们的心理世界也多半是多彩的。就拿爱情来说,从十几岁起,爱情就成了精神世界内最大的波澜,听着别人的暧昧和心动,好像自己的耳朵都怀孕了似的,热血而美好。而自己的爱情来了,也是每天睡前最甜蜜或心酸的咀嚼,那些反复翻看的普通短信,比穿越千年的诗歌更浪漫曲折、动人心弦。而这,逐渐就没有了,爱情,最终冷却成了一个词,仅在嗑荧幕上的CP时才能有所回暖、有所感触。

年龄大点的人,总喜欢给年轻人忠告。这样的例子也见得很多了,大概大家都以为自己的年龄是智慧吧,可我不信智慧是岁月给的。不管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都说明为老不尊者大有人在,所以不必为着自己有点岁数就觉得懂挺多,更别动不动就把“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之类倚老卖老的话挂在嘴边。

至于年轻,最大的好处就是身强体健精神旺。至于其他的,也是喜忧参半,不值得歌颂,也不必要自豪,正像张爱玲说的:“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上一条:汪浩二三事
下一条:浅浅的夏(外二首)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