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微风里,元宵佳节带着年尾巴的喜气,款款走来。这是春节后我国第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最浪漫和销魂的夜晚,是新年以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按照传统风俗,阖家团圆,赏月观灯,吃元宵,一派祥和与热闹,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张灯,是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各地都会举行灯会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在灯会上,花灯的样式不少,十二生肖灯必不可缺。巨型的棚架上,置有彩灯数千百盏,装设成十二个动物图案,有憨厚的丑牛、威猛的寅虎、可爱的卯兔、精灵的申猴等,姿态各异,活灵活现。而“二龙戏珠”“百鸟朝凤”“八仙过海”等主题的灯组与匹配的或激情或悠扬的音乐,更让人叹为观止,浮想联翩。如此盛世华章,真有道不尽的美好。
观灯赏月的人们熙熙攘攘。不少小朋友骑在父亲的肩头,兴奋地在花灯下鼓掌欢笑,成为元宵夜上可爱欢乐的幸福风景;有牵着手的情侣,似要醉看灯影摇红,谱一曲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还有一些人与家人、朋友游走在一张张写满谜语的彩纸阵中,一起比赛猜谜,看谁猜的多,打趣讨论过程中充满了温馨与欢乐。这个夜晚,火树银花,大家在喜悦中与天上的明月一同见证着这个丰足的时代。
其实,元宵节还是中华民族最富有诗意的节日。在观花灯、猜灯谜、放烟花、玩龙灯、吃元宵中,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元宵诗,读之别有韵味与寓意。唐代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描绘了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火树银花”已成为形容这个节日最经典的词语。
元宵节自然要吃元宵。元宵俗称汤圆,由糯米制成,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南宋姜夔曾对此作过生动的描写:“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写道:“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桂花馅料里裹着核桃仁的元宵,真是让人垂涎欲滴。
这个节日,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识相恋的机会。北宋欧阳修词曰:“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寥寥数语,将缠绵痴怨的爱情跃然纸上。宋代辛弃疾的佳句是这样写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谓元宵节诗词中的千古绝句,不知感动了多少心怀爱意的年轻人。
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一幅游人如织、绚丽多彩的画卷,在眼前缓缓铺开。“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元宵节是国人割舍不掉的一个精神符号,不管时间和空间如何变换,元宵之夜,火树银花别样情,那轮圆润饱满的月亮依旧传递着佳节的祝福:你想要的一切美好,生活都会如约而至。(甘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