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唱哪首歌,我会立刻深情地为你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气,说上一句话语惊天动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是的,这就是那首脍炙人口、歌颂辛勤园丁——老师的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唱起它,就会想起我第一天上学的情形,想起我平生的第一位老师;每当唱起它,就会触动我心底深埋的遗憾,怅然之情总是无边蔓延。
六岁那年的新生入学季,一开学,懵懂的我欣喜地跟着院子里的大孩子雀跃地向学校奔去。眼看比我大点儿、和我同龄的孩子都顺利报了名,我却因个子矮,校长怀疑我年龄不够而拒我于门外。心有不甘的我第二天又早早地跟着邻家孩子到学校去,眼巴巴看着新生在操场排队、点名、进教室……目送最后一名学生离开操场向教室走去,我惆怅地转身欲离开时,被那位身形微胖、个子中等、和我母亲一般年纪的新生班主任陈惠芳给叫住了:“小朋友,你那么想上学,现在就进教室吧!我和校长说去。”望着她,我不住地点头,连谢谢都来不及说就如起跑线上的短跑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声一般,伴着小鸟清脆的鸣唱,飞快地跑进了教室……在小学五年的学习中,陈老师时时处处特别关照我:她安排我坐第一排。调皮好动的我上课总爱讲小话,做小动作,她从来不会厉声呵斥,而是走下讲台用黑板刷轻敲我的课桌,然后紧盯着我继续讲课,那平和而不失威严的眼神至今令我心生畏惧。由于我个子矮小,常常被那些大同学欺负,每当此时她总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放学后将我留下来开完“小灶”后又送我到家门口。每次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心里总是暖暖的:陈老师,你多么像我善解人意的母亲,长大后我也要当一名像您一样的老师!
“一定要好好读书啊!不要像我一样当一辈子睁眼瞎,连一张收条都写不来。你看我们村里的彭大学生考上师范当了老师,好受人尊重哦!而且读师范还不花一分钱……”自幼家贫、没上过一天学、吃尽了没文化苦头的父亲,在我上学的第一天就将他的叮咛放在了我耳畔。他满眼无尽的遗憾和期许,从那时起就刻印在我脑海里,凝成理想的种子深植在我幼小的心田。“认真读书,长大了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从此成为我学生时代努力的目标和刻苦学习的动力,成为我心中深情的向往。
每当做完功课,我总会将家中的墙壁当成一面黑板,在墙壁前摆上几个小凳子,自己站在这些凳子前,拿一根小竹竿当作教鞭,学着老师的样子绘声绘色地为小凳上莫须有的“学生”讲上一课;每逢陈老师让我扮演小老师的角色,早自习时为同学们翻读她在旧书上写的生字而被戏谑地称呼“老师”时,那自豪的感觉蜜一般甜润了心田。恍惚中,我觉得自己已然是一名老师了。
在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轰轰烈烈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幸运地通过了高考预选,有资格填报志愿、体检,参加高考了(那时规定没预选上就直接淘汰,也没资格参加高考),我第一志愿毫不犹豫填报了师范学校。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参加体检那天,我穿了一条长过我脚后跟的母亲的裤子。测量身高时,我磨蹭着悄悄踮起脚尖以使身高达标,眼尖的体检医生发现了,厉声呵斥我道:“不准作假!”一旁的同学也吃吃地笑了起来,可我全然不顾。第二次测量时,趁他不备我再次踮起脚尖,结果还是被发现了。最终因为身高差一厘米达标,心仪的师范学校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梦寐以求的教师职业就这样失之交臂;一直伴随我的愿望因此而化作泡影,成为我心中长久的隐痛。
长大后最终没能成为你!
踏入社会这所大学后,才渐渐领悟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些道理在生活中丰富的诠释。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古人有“一字之师”的美谈,人生长路上,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老师,同时又何尝不是学生呢?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上神圣的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然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想这才是我们永远的向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