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大家一起闲聊,讲起了“熊孩子”的故事。有人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家里有从小到大留存下来的一大堆玩具,平常自己基本上不玩,一直封存在家。但逢年过节,有人带其他小朋友来他家,要玩他的玩具或者拿他的玩具,他就会炸毛,不愿意别人动自己的玩具。
讲完之后,讲故事的朋友有感而发:现在的小朋友还是太自私了,一点儿都不懂得分享。所以还是要生二胎,就该让他们多学习争抢东西,大家才有分享的意识。
关于这点,我却不以为然,带着一点儿愚见,反驳起来:不分享并不代表就是自私。
在我看来,孩子也是个体的存在,有他们独有的童真和思想。
婴儿时期,属于无意识的自我模仿,当逐步成为幼儿、少年、青年、成年之后,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增强,就会有自己的领地意识。玩具其实就是他们的附属品。在他们的领地范围内,孩子才是玩具的主人,决定权也是在他们,而不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试想一下,假如这个孩子是作为成年人的你,从小到大收藏了各种珍贵物品,有人来了就开始动它们,而且你不知道是否会具有破坏性。这时,你的父母说不定还要碍于面子和情分再加一句,他喜欢这些玩具就送他呗。此时的你,还会笑脸相迎地说:没事,随便玩,想要随便拿,坏了就算了吗?
就是这么一种简单的换位思考,想通之后,我也就理解了孩子的不分享。大人都做不到时刻分享,何来强迫孩子之说?而且孩子需要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更需要来自其他人的尊重。很多人都会提国外的父母开明,追根究底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尤其是崇尚尊重人权,包括孩子。
相信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父母带小孩外出,经常会碰见各种陌生的叔叔阿姨,小孩都会被指挥主动问候。如果小孩不愿意而哭闹,也许父母会觉得没面子,陌生的叔叔阿姨会觉得这个小孩不礼貌……
身处陌生的环境,人类有天生的自我保护欲,何必非得要因为顾全面子,破坏自己的安全感呢?同样试想,这个孩子如果是一个成年人,是不是也有拒绝陌生人的权利呢?然而,就因为是孩子,就被主动打上了自私和不礼貌的烙印。
所以,窃以为,有时候,大多数人口中孩子的自私和不礼貌,往往是大人不尊重孩子强加的附属。
庆幸的是,随着社会水平提高,人类教养素质的进步,现在的小朋友少了些这样的噩梦。不过,细细想来,我和朋友直接的想法差异,也来自于大家经历的年代不一样,最根本的区别是年龄段的理解不同。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的父母都是80后甚至90后,大家更多地开始注意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我身边的同龄家长,大家对孩子都多了很多包容和理解,不会再强迫孩子必须分享。很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反而超乎了大人的想象,主动分享,礼貌乖巧。我想,这就是孩子得到尊重以后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吧!
我认为,人类的素质最大的进步就是学会尊重,尊重一切,包括小孩子。(罗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