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的张祥正值“当打之年”,作为都江堰市司法局对口支援康定人才,他充分发挥个人法律专业特长,担当“法治政府好助手”责任,助力政府相关部门法治完善健全;牵起“民族大家庭”这根主线,用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撑开“保护伞”;搭起“人才培育传帮带”这座桥梁,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法律人才。张祥的智力支援成果,被作为典范受到康定市政府表扬,他为康定市法治建设行稳致远贡献了都江堰人才力量。
完善法律机制助提升
去年6月29日,开完对口支援见面会,康定市司法局局长杨永胜高兴地握住张祥的手说:“感谢都江堰政府给我们送来了法律人才、法治审核专家,康定的法治政府建设肯定会有更大的提升。”挂职康定市司法局副局长的张祥很快进入了工作状态。他结合康定市实际,就政府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流程提出优化建议,就行政处罚程序提出工作建议并得到采纳。同时,对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工作要点进行了归纳梳理,有效助力康定市依法行政能力提升。
张祥的业务能力赢得了挂职单位领导同事一致肯定,也多次在市级层面获得表扬。大家都以为他是科班出身,其实张祥大学学的是兵工专业,曾在部队服役8年,转业安置后考入四川大学攻读法律硕士,毕业后取得公职律师资格。张祥对法律的热爱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值得学习。
做好法律援助促团结
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请问一下,我们农村要建房的话,宅基地咋个申请呢?审批流程是怎样的?”“我们想把村集体经济搞得强大一些,可是有个别村民不同意村委会提出的办法,我们该如何决策呢?”10月11日,一场对口支援法治座谈会在塔公镇龙古村召开。面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张祥结合村情,以通俗的语言解释法律法条,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出谋划策。
像这样的下村入户,张祥和团队保持每月一次的频率。“以前邻里间吵架、闹矛盾时有发生,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村里的法治氛围越来越好。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意识越来越强,邻里关系都很和睦。”龙谷一村党支部书记汪托说。
11月7日,康定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迎来一位特殊的客人杨某,他将一面印着“法律援助,心系百姓”的锦旗送到了张祥手中,并连声感谢,“没有你们帮助,我一定要不回工伤赔偿。”原来,杨某曾在康定某建筑工地务工。2023年6月的一天,他在作业时左足被钢管砸中,经鉴定构成劳动能力十级伤残。工伤期间,杨某多次找建筑公司要求赔偿,对方均以双方无劳动合同关系驳回其赔偿要求。接到杨某求助后,张祥和同事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查等方式,采取“冷却降温法”“情理交融法”“扶正祛邪法”的调解方法,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赔偿协议。
张祥说,“法律有尺度也有温度,将继续用法律援助为弱势群体撑开‘保护伞’,努力让每一个法律援助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搭建队伍桥梁助发展
在同事眼中,有问题找张祥,相关法律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只要他在,同事们就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内心特别踏实。但想到有天他会结束对口支援工作,有同事就生出这样的担忧,“张局,您在,我们不懂的可以请教您。明年您回都江堰了,我们只有电话向您请教咯。”
为康定市留下一批带不走的法律人才队伍,这也是张祥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他制定了“几步走”工作思路。分类汇编法律法规应知应会知识手册,带领分管领域工作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人员法律素养。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先后在规范性文件制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等方面开展专题培训,覆盖康定全市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工作人员300余人次。针对乡镇提出的需求开展量身定制培训4次,参训人员60余人次。负责推进康定市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目前张祥已指导康定市司法局办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70余件,案件受理及办理数量稳居全州第一,由于成效突出,他还代表康定市在2024年全州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对口支援工作干得顺风顺水,这背后是家人默默的支持和付出。妻子既要忙工作,还要负担两个孩子的教育责任,常常连轴转。为此,张祥也时常生出愧疚感,但他说对口支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接下来,他会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严守纪律树好形象,展示好都江堰市新时代新堰工精神风貌,向组织及家庭交上对口支援优异答卷。(本报记者 缪英 文/资料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