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12/11/016284.html

等待处理…

三溪社区:

“小九寨”的神话与传说

点击量:76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都江堰市有个号称“小九寨”的地方,就是玉堂街道三溪社区。

三溪社区西邻青城山镇,南连上元社区,东与赵公山相望,北接两河社区,面积19.26平方千米,人口1400余人。

三溪村属山区地形,境内有龙居溪、青苔沟、寮叶沟三溪汇合,故名三溪。三溪合为石定江,石定江从山间蜿蜒而下,时而激流奔涌,在悬崖峭壁间迂回曲折,溅起珍珠般水珠,时而缓缓流进岩窝,形成一处小湖泊,水清如镜。浓密的树荫将绿色溶进水中,似一块浸在水中的翡翠,有鱼儿在岩石的缝隙间来回流动,悠闲而自在。

经上元沿石定江溯流而上,约两里许,有五座山峰于右岸拔地而起,奇峰突兀,十分壮观。再前行,峰形突变,一峰似古代酒壶,旁边崖壁上有三个金红色圆形洞穴,形似酒杯,谓之“金杯银壶”,此奇异景观令人叹为观止。河两岸是峭峻的山崖和茂密的原始森林,绿色的藤蔓倒垂着伸向河面,用绿叶在河面划出阵阵涟漪。偶尔从林间筛出星星点点的阳光落在绿色的溪水中,犹如一把金子撒在水中,闪烁着梦幻般的光彩。险峻奇巧的山形地势、茂密的原始森林植被和清幽如带的溪流,构成了三溪村如画的风景。

1985年,770军区一位叫“张眼镜”的军人造访三溪村,那时道路还不像现在那样畅通。“张眼镜”在三溪村的山水之间发现了这个近乎原生态的美景,惊呼这里的山水堪比九寨美景,回去后就写了一篇《三溪村小九寨》的文章发表在《成都晚报》上,由此,三溪小九寨就逐渐为人所知。

享誉世界的九寨沟最著名的当然是它的山水美景,三溪号称小九寨,自然在这里可以看到九寨沟山水的缩影,但三溪村更胜一筹的是它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沿石定江溯流而上,过上元,一连串带传奇色彩的景观地名接踵而来:“罗锅碥”“王婆岩”“龙洞子”“屁股石”“刀把眼”“卧牛山”“牛脑壳”“南天门”“单飞水”“双飞水”“峡口”“五险岗”“上皇观”“中皇观”“青皇观”“尊武庵”“八卦台”“山王庙”“文昌宫”等等,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是美丽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赋予三溪厚重的文化色彩,因而更加引人入胜。从历史文化的厚度来看,三溪比九寨沟有过之而无不及。

近年来,单是三溪村一个“王婆岩”的传说,就引起了史学界的激烈争论和网络上的热议,至今热度不减。2023年,三溪社区还专门召开了有史学专家、文物专家、民俗专家和作家参加的关于王婆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的研讨会。

王婆岩是三溪社区的核心景区。关于王婆岩地名的由来,民间一直流传着李二郎擒孽龙的传说。

传说李冰的二儿子李二郎为了降伏在岷江中兴风作浪的孽龙,与之厮杀搏斗,孽龙战败逃走。李二郎在“王婆岩”这个地方设伏,变成一个卖面的王姓婆婆,将擒拿孽龙的铁链变成面条,在此等待孽龙。孽龙逃到这里见有卖面的,顿感腹中饥饿,便买了王婆卖的面条吃了,立刻就被李二郎的铁链锁拿,降伏于都江堰宝瓶口下的伏龙潭。因此这个地方叫“王婆岩”。降伏孽龙的过程中,孽龙用尾巴一扫,二郎曾跌坐于石定江河边的大石头上,屁股在石头上留下两个大坑,这岩石便取名“屁股石”;孽龙尾巴扫过的地方玉光水滑的,老百姓叫作“龙滚边”(亦叫龙滚碥)。

此传说在民间十分流行,至今也为老百姓津津乐道。

另一个不同的说法是“王婆岩”应该叫“望坡崖”(四川方言中,岩和崖同音),说的是北宋西蜀著名隐士张俞在此守望苏东坡归隐青城的故事。

张俞这个名字一般人是不太熟悉的,但提到他写的那首《蚕妇》诗,相信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蚕妇》诗不仅收入各种诗词选本,并长期入选小学、中学课本和大学教材,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张俞是北宋益州郫人(今成都郫都区),字少愚,号白云居士,长期隐居都江堰青城山,是西蜀著名的隐士。张俞自幼聪明好学,以诗词文章名于世,和苏东坡,文与可、文彦博等为好友。张俞年轻时也向往功名,惜仕运不佳,参加科考屡试不第,由此心灰意冷,绝意仕途,便到青城山隐居。

朝廷数次颁布诏令要张俞任职,张俞就是不肯出山,史书上载为“七诏不起”。张俞不仅自己不愿卷入尔虞我诈的政治纷争,还多次劝他的好友苏东坡离开官场,到山林间做一名隐士,过快乐逍遥的隐居生活。

熙宁年间,苏东坡的表弟、以画竹名于世的文同到青城山来看望隐居的张俞,并告诉张俞,苏东坡也有意到青城山隐居。张俞听了很高兴,便托文同带信给苏东坡,相约来青城山隐居。为此,张俞请来当地农民砍伐荒山,修桥筑路,修葺房舍,酿制茅梨酒,焙制青城茶,只为了迎接苏东坡的到来。

三溪村有一山坡,坡顶地势平坦,居高临下可远眺进山之路,当地山民常常看见张俞站在坡顶远望,便问张俞,张先生在此张望等待何人?张俞说等我子瞻兄弟、东坡先生。

让张俞没想到的是,苏东坡这样热衷于政治的人,一时的归隐想法岂能当真。即使日后遭遇“乌台诗案”身陷囹圄,出狱后也未有归隐的行动。再后一贬黄州,再贬汝州,三贬颍州,最后贬到天涯海角的儋州,直到客死常州,也没能回到四川归隐青城。而痴心的张俞则在青城山一直等到去世,也没等到他的子瞻兄弟。

西蜀隐士张俞在青城山守望苏东坡归隐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这就是“望坡崖”的来历。

抗战期间,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客居青城山,听说了张子愚终生守望苏东坡的故事,感叹不已,数次造访望坡崖,创作国画《青城望坡崖》,款识:“文路公镇蜀,买青城杜光庭读书堂故址以赠隐士张愈,号白云隐居。与可远蜀访之,苏子瞻因有归隐相依之约,愈遂剖险阻,期其归来,故云望坡,乃误为王婆崖也。庚辰八月写青城望坡崖,用石溪笔法。蜀人张大千。”

清人彭洵在《青城山记》中记此为“王婆崖”,近代学者彭袭明在《青城近记》中记载为“望坡崖”。其实无论是李二郎擒拿孽龙的王婆岩也好,还是张俞守望苏东坡的望坡崖也罢,都是三溪村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二十一世纪,三溪村以都江堰成功申报“双遗”为契机,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拓宽旅游发展渠道,开发旅游产业,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三溪社区党委书记施志军告诉我们,经过三溪人几十年的努力,如今三溪已有近百户农户开办了民宿和农家乐,数百人从事旅游产业,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就业,还外聘了许多务工人员。社区党政班子又以旅游产业为依托,鼓励和指导村民开发“三木”药材、猕猴桃、魔芋、竹笋等经济作物,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都江堰作为享誉世界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批中外游客到这里旅游观光。每年夏季,客人们游览了都江堰青城山后,都要专门到三溪村来消夏憩息,在浓荫蔽日的石定江河中撑竹筏、戏水,在农家院里品美食、喝酒、打麻将,在茅亭中一边喝茶,一边听三溪村的老人讲唐明皇的妹妹玉真公主在上皇观出家修道的故事。

“小九寨”三溪,既有梦幻般的风景,又有美妙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值得去看看。不去,是你的遗憾。

(何民)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