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11/27/016240.html

等待处理…

亚大塑料:在工业企业
“智改数转”中勇立潮头

点击量:58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制造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兴。2003年,全套现代化设备的中外合资企业——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我市。二十年后,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市唯一一家“成都市智能工厂”,在工业企业“智改数转”的大潮中成长为引领性企业。二十年发展史,亚大塑料总是走在时代的前沿,成为都江堰制造行业的一颗“明星”。

工业企业引领者

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所属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瑞士乔治·费歇尔工业管道系统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公司有6条从国外进口的生产线,各型管材的年产能超过2.5万吨,长期在西南地区燃气管道市场中排名第一,先后被认定为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连续多年被列入四川省及成都市地方名优产品推荐目录,获得了四川省用户质量满意企业、四川省诚信示范企业、都江堰市“纳税大户”及优秀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今年7月3日,市经科信局组织市域内30余名工业企业代表走进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引导企业“看样学样”,着力以“智改数转”为引领,全力推进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

“你们在‘智改数转’中有没有遇到难题?都是怎么解决的?”“在‘智改数转’中享受到了哪些政策支持?”企业代表们走进车间,认真参观智能化设施设备,详细听取技术人员讲解,并不时提出问题。亚大塑料的技术人员耐心地解答问题,毫不吝啬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

座谈会上,工厂厂长李松泽围绕数智化转型顶层设计、方案研制、项目设施等方面与参访企业代表进行了经验分享。企业代表在发言中说:“今天的学习,我们看到了触手可及的改造,实打实的效果,标杆企业也毫不隐藏改造中的探索和经验,这些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智改数转’的必要性。”

在分享经验中,李松泽毫无保留,他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制造行业深耕细作,在PE燃气管道行业长期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我们在数字化赋能上取得了成效,尝到了甜头。”

李松泽2010年来到都江堰工作,十多年来,他已经是一名新都江堰人。他对记者说:“我太喜欢这座城市了,特别是都江堰的水,让人看见就心里舒坦。目前,都江堰市提出推动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工业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在提升工厂智能化水平的同时,还要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数字化引领、智能化赋能,朝着更高目标迈进。

“智改数转”先锋

近日,记者进入亚大塑料车间内,令人诧异的是,车间内工人很少,面对记者的疑惑,李松泽笑着说:“我们采用了国内先进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全面采集所有设备的生产运行数据,实现生产环节的可视化监控。因此,生产线上几乎看不到什么人。”记者看到,屏幕上适时显示牵引速度、螺杆转速、米重、挤出量等生产数据。据介绍,这套系统依托强大的传感系统,由国际国内领先的企业数字化服务供应商与公司联合开发。此时,生产线突然发出警报声,显示屏上黄灯亮起,生产线随之自动停止运转。“管线表面有一颗杂质,系统识别并清晰标注,自动响起警报,此时,就需要工人甄别和排除异常。”现场工人告诉记者。

“从原材料进厂到管材出厂,我们实现了在线自动检测监控,既节省了人力,又保证了产品质量。”李松泽说。

据介绍,公司能荣膺成都市智能工厂,是因为公司不仅实现了对主要设备进行了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还打造了数字化管理管控平台,集成了办公系统、供应链系统、财务人力系统、生产制造系统、研发创新系统等。实现企业人、财、物的高效、精准、科学管理,生产、质量、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市场、营销、服务全链条的管理管控。

“我们延伸了智能工厂建设广度,从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着手,完成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公司的每吨产品能耗水平将降低超15%,完成智慧安全平台建设,实现了本质安全提升,完成环保体系提升工程,厂区整体环境保护工作达到领先水平。我们公司员工只有60多人,高峰时能达到近2.5亿元的产值,也就是说,一个员工一年要创造380万元的产值。”李松泽说。

“我曾在瑞士培训学习,当时感慨他们设备先进、工厂先进。我当时想,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在瑞士学习期间,我拓宽了眼界、积累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认识到通过智改数转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是企业的一项紧迫任务,需要我们打头阵、当先锋,干就干到最好,做就做到极致。”多年的工作经历让李松泽习惯用数据说话,“通过数字化转型,四川亚大主要产线效率提升35%、综合能耗下降15%、质量损失率下降10%……”

人才济济担使命

亚大塑料深耕都江堰20年,不但获得了成长,也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90后小伙子叶坤明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他被评为“都江堰工匠”。

2011年,叶坤明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通过校招进入四川亚大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他说:“我是宜宾人,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一开始对管材这个行业并不了解,但浑身充满了干劲,我也非常喜欢都江堰这座山清水秀的城市,坚信能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一番事业。”

叶坤明从普通技术员干起,和同事们一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企业不算大,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也是边学边干,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叶坤明说。作为公司的技术带头人之一,叶坤明带领公司技术工艺团队开展塑料管道挤出工艺技术攻关活动,先后解决了“某型产线管材挤出效率低下”“大口径管材调试废品率高”等问题,通过技术攻关使得某型产线管材挤出效率提升54.5%、大口径管材废品率降低12%。

据介绍,近年来,亚大塑料和西南石油大学等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与先进制造业相匹配的人才供需机制,同时,强化技能人才服务培训,用好驻市高校资源,搭建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平台,聚集了一批高端创新人才。

李松泽说:“说起都江堰,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一座旅游城市,实际上,这座城市正在全力实施‘制造强市’战略。让都江堰市挺起制造强市的脊梁,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对于未来,李松泽充满信心,他说:“当前,我们企业正处于‘智改数转’的第三阶段,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我将和同事们一道,把数智化水平提升作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尽快形成更多实物量,把经验分享给更多同行,为都江堰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本报记者 宋正刚 文/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全线最高单体建筑成功封顶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