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时节,银杏还没有泛黄,桂花已经谢了。都江堰、崇州、温江三地作协在崇州举行小说培训活动,特邀刚刚入围金芙蓉文学艺术奖的小说家黎民泰讲一讲小说写作。确实,现在小说写作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小说故事性并不是特别重要,社会新闻的故事性,有时比小说精彩。倒是如何叙事才能吸引读者,才引发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利用网络所接触的信息是快速的,许多信息很快被过滤掉,成为“无用”的信息。那么,在繁杂的世界,作家如何才能创作出独具个人魅力的小说,成为判断小说家是否优秀的重要因素。
事实上,在文学领域,不只是小说写作,其他体裁的创作,也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比如采风活动,大家在匆忙中所看到的场景、信息,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想写好就需要另外做功课,才能写出不一样的篇章。小说写作更为复杂,除了小说所写到的东西,也应该有小说的思想深度,这才能让小说有品质一些。
我也曾写过小说,后来干脆放弃了。我知道,创作经验对一个小说家来说固然重要,但在小说写作生涯中,却是需要不断突破的过程。黎民泰说,这就牵涉到今天我们如何认识当下的社会。当下社会是多元而又复杂的,唯有在现实中把握住不同的“关系”,才能处理好视角与高度。然后,他就讲述了自己创作《花骨头》与《太平花》的往事。这也说明了一点,小说家需要在现实生活中敏锐地发现题材,而不是坐在书斋里去想象小说的世界。
我读过黎民泰的一些小说,量虽然不多,还是能够沉浸在小说的氛围之中。但如今的不少小说,读来读去,常常是难以一口气读完,结果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阅读,兴趣就减少了些。这不只是碎片化阅读的问题,我想,这也跟小说的魅力欠缺相关吧。
黎民泰以这样的方式分享小说写作,接地气。相对于小说写作技术分析,或许对大多数作者来说,交流、碰撞,也许就能够产生新的火花。现在作家热衷于搞讲座的不少,但那些讲座对多数写作者来说,有用的却未必多。这固然是取决于一个写作者的生活、写作经验,也跟写作的具体实践有关。总之,在我的想象里,小说在今天更应该像万花筒般,各具各的风姿,成就一道道风景线。(朱晓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