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11/13/016214.html

等待处理…

永寿社区:镶嵌在城市发夹上的美丽田园

点击量:27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我住在二环与二点五环之间的中铁瑞景誉都,跨过永安大道,顺着永友路,过了友爱学校的大门,便可以徜徉永寿美丽的田园风景了。

永寿村位于都江堰市东大门。东起聚源镇普星村,西至幸福街道永丰社区,南起成灌高速公路,北至天马镇桂林村。永寿村是一个方形,沙西线将其分成两块,田园成片集中的占90%,余下的部分是特色餐饮乡村旅游集中区。航拍下来的图景,甚是好看,成灌线和沙西线像长长的手臂,将永寿这个宝贝紧紧抱在怀中。

若从成都而来,出了成灌高速都江堰收费站进入辅道百米左右,右拐便进入永成路,这条路横穿永寿村,与永友路两手紧紧相牵,是一条横线,直到沙西线。永成路建于2013年,是一条水泥路,途经原石马村的办公地(现已被一家白蚁治理公司租用),再往前便是柏木河,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叫友谊电站。永成路像一根长长的瓜藤,把沿途道路两边的农舍、田地、林盘、阡陌等田园风光串连起来,这些就像藤上的瓜。我时不时来这里转悠,享受田野带来的宁静和呼吸,甚至可以买到非常新鲜、可亲可爱的蔬菜、猕猴桃和葡萄。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民宿陌上耘心就在这条路上,据民宿主人何静女士说,外地游客十分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实实在在的田园,可亲可爱的“老家”,可思可念的乡愁,这里仿佛是灵魂的归属地。

若是从都江堰城里出发,经宝莲路、永丰路、善政路、永安大道,直到友爱学校大门,那条路便是永友路。我跟很多人一样误以为是地震后修建的,其实它源于一条村道,顺着友爱学校门前那条四斗渠,一直通到聚源镇的普星村。说起这条村道,其实很多人不知道叫永友路。2003年,时任省人大代表的该村党支部书记蒋朝辉在人代会期间谈到乡村交通问题时,引起了省交通厅厅长的关注,后又在时任都江堰市委书记张宁生的关心协调下,当年9月就开始建设,两个月后,投资87万元、长2.2千米的村道终于贯通。“我们村终于有水泥路了!”村民们奔走相告,喜上眉梢,好像家家户户过年似的。通路时刻,广大村民载歌载舞,欢喜振奋。就是有了这条路,村上一班人把村民带上了致富路。二十多年来,这条路把家家户户连接了起来,与葱郁葳蕤的林盘串了起来,与大大小小的田地并拢起来,与每一个村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联动了起来。后来修建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时,这条路延至人民医院后门(南门)。

过了学校近百米,便是一座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老磨坊,朴素得像一位老农民,虽饱经沧桑,依旧壮心不已,勤勤恳恳为周边村民做好打米、磨面的服务。而并肩相伴、形影不离的那条四斗渠,应和着磨坊的主基调翻卷起古老的旋律。老磨坊旁边的梨树,在春暖花开时,构成一幅素美的乡村画图,颇有些宋画的风格。到了秋天,高低错落的枝桠上挂满了大大小小圆溜溜的梨子,在秋高气爽的天空里,弥散着一种香甜,浸染着那一片宁静的田园风景。

继续前行,从老磨坊到永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左右都是葡萄园,藤蔓赶着趟往上爬着、追着,没有一株是懈怠的,跟农民一样,忙着春天的每一件农事。这个葡萄园一厢厢垅、一条条沟、一根根杖都那么规规整整、分分明明、伸伸展展,尤其是套种的莴笋等蔬菜,像乡下打扮得十分乖巧的孩儿和女人们。

说起永寿社区,随着岁月的流变,历经多次游离辗转。

2005年6月撤乡并镇,由原来的幸福镇万寿村和胥家镇永桂村合并,当时为了公平起见,让两个村的村民都能接受,各取一个字,“永桂村”的“永”字和“万寿村”的“寿”字,合为“永寿村”,寄寓着合并后的全体村民“永远健康长寿,幸福美满”的美好含义。

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幸福、银杏、永丰、奎光塔5个街道办事处。原幸福镇民丰、民主、永丰、石马、永寿、友爱、联盟、新联8个社区划入永丰街道办事处所属行政区域。相邻的永寿、石马划归永丰街道。

2019年12月,根据相关文件,都江堰市乡镇(街道)进行了调整,其中,撤销永丰街道,将原永丰街道联盟、友爱、永丰、新联、永寿、石马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幸福街道管辖。

2016年至2019年12月期间,我担任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派出永丰街道工作委员会主任,包片联系石马。2019年最后那一天,我和其他同志调整到幸福街道,继续担任原职,见证了这一变化。

2020年6月,四川省实施村级体制机制改革,我参与了全过程。石马与永寿合二为一,合并后的名字怎么取,有一些争议,最后根据绝大多数社区群众意见和党工委会议民主投票,合并后的社区名字确定为“永寿”。

合并后的永寿社区,辖区面积3.86平方千米(其中建设用地920亩,农用地4119.4亩),辖12个村民小组,划分为3个网格、15个微网格,1136户,户籍人口3952人,常住人口4028人。社区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6个党支部、1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1名。社区先后获得省级“四好村”、省级卫生村、成都市“四好村”、成都市文明村、都江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据李崎先生介绍,柏木河从源头的走马河朝天堰(今五斗口)开始,到郫都区新民场湿地公园附近汇入徐堰河,全长大约34.5千米,穿越永寿村,过聚源、天马,到唐昌。他说,位于永寿村境内的刘海坝是柏木河上游很有传奇故事的地方。这里先前有个三角形土墩,当地百姓叫刘海墩。附近有座庙叫刘海庙,庙子的土坎下面有一口井叫刘海井,那是一个天然的泉眼,形状像井,常年有泉水冒出,故民间传说颇多。

永寿社区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较为完整的川西林盘资源和水资源。其产业以种植业为主,社区两委一班人依托近郊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尤其是种植业,坚持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之路,路越走越宽,现有东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梦之园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猕果源猕猴桃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面积约400余亩,规模化粮油种植约800亩,家庭农场5家。

社区特色餐饮和民宿发展也很有特色。现有农耕肴、伊依布舍、LE BISTROT餐厅等特色餐饮7家,浮生四季、陌上耘心、绿景特色民宿3家。

农耕肴接待规模不小,过年过节,小假大假,生意十分火爆。不只是本地人,外地游客也非常喜欢,有情侣喜欢的惬意的卡座,有可以坐20多人、亲朋好友聚会的大桌,还有两三桌连包,既有大餐,还有川菜中最普通最讨人喜欢的家常菜。在这里可见幽幽绿植,也可见沧桑斑驳的乡村农家老物件,风车、斗笠、蓑衣、猪槽、犁头……吃着家乡菜,喝着小酒,仿佛回到了老家。

伊依布舍小院虽小,但大方得体,朴素中透出清雅和俊秀:扑满岁月风霜的老墙,凝结烟火气息的土砖,清风微微掀起的帆布帘子,门前流淌着潺潺的小河——柏条河右支渠,通向天马镇。小院里扑面而来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把你带回二十四节气悠远浓郁的农耕文明的摇篮。这里是“伊妹儿”——做了十六年媒体人、美食达人、农产品推销主播何小伊的经典作品,新素食主义餐厅,浸透着节气之美,追寻着健康之美,释放着乡村之美。

LE BISTROT餐厅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正宗的西餐,小厨房被周围的葡萄、猕猴桃、蔬菜地包围着,清风吹来,汉堡、牛扒、披萨、红酒的浓香弥漫在果蔬、花草的清香里,远远看着夕阳慢慢落下赵公山,一弯新月从西边升起,夜色下的芭蕉摇曳,虫鸣呦呦,蛙声阵阵,木香花香浓浓……女主人公黄露,地地道道的永寿女子,她的老公是澳大利亚人,这儿的主厨,他俩演绎了一场精彩的跨国恋爱故事,更感人的是自2018年以来,他俩利用寒暑假周末举办乡村英语公益课堂达上百期,培训了1000余人次。

永友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家家户户大门上的春联一直那么鲜艳,绿色植物和花卉正从院子里伸出头来,张着迷人的笑脸……

党群服务中心的斜对面是“杜鸡肉”。店子不大,房子虽简陋但干干净净,名气不错,我吃过好几次,地地道道的乡村特色。土菜、土鸡、卤肥肠,一鸡多吃,凉拌鸡尤其好吃,其手磨豆花更是“奶奶的味道”。凉菜推车的广告词简单,不足百字,其中最响亮的一句是“技传三代留香久,名震川西余味长”,让人印象深刻。

永寿村不只是乡土文化,还有红色文化,一度盛名的长征书院就坐落在永寿社区与永丰社区交界处。长征书院最初叫长征书屋,是融媒体中心记者、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文化传播大使李崎于2004年创办的。2006年,著名女红军、谢觉哉夫人王定国曾为其亲笔题词:“一个人走长征路”,并为他的长征书馆题写馆名:“南光长征藏书馆”。2015年,扩大、提升为“长征书院”。长征书院藏有各类红军文物350余件、红色书籍和红色文献3.2万册,还有大量红色书画作品。随着条件的不断改善,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近些年,年接待量在3万人次以上。2024年6月24日迁至聚源镇大和社区。

永寿乡贤辈出,他们不仅在自己的人生事业中追求卓越,还为乡村发展献计出力,兴产业,做公益,帮贫困,助老弱,每年请全村老年人欢度重阳节,他们在生活上讲究真心实意,在品格上彰显美德的光芒。

不到永寿,你是感受不到乡村之美、田园之美的。

行文于此,说两句闲话。虽然成都辖区都把城乡的社会单元称为社区,但是我还是习惯把农村的社会单元叫“村”,就像妈妈习惯喊乳名。永寿村,是幸福街道最后的农村,希望它不要消失,这里永远有美丽的田园风光。

周末,或者假日,我常徜徉其间,不仅收获了美景,收获了美食,还收获了美文。(刘建华)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