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明媚的阳光中,石羊镇七里社区最后一批水稻正在收割,田里一片金黄,收割机、拖拉机忙碌穿梭。七里社区驻村第一书记罗培走到田间地头与种植户交流收成、察看农事服务中心推进情况。迎面走来,村民都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村民谢仕良告诉记者:“罗书记给我们办了几件大事,是村民眼中的‘好书记’。”
情真意切
把理论转化为实践
2023年9月,市委组织部选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罗培到石羊镇七里社区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于是,他便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活。“作为原单位耕地保护和乡村发展科负责人,我一直想把我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下终于对口了。”罗培笑着对记者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2010年曾公推直选在原向峨乡红火村当了3年党支部书记,对农村有深切的情感。
七里社区是传统农业社区,也是我市低效果木大面积腾退区。腾退时是不是该考虑耕作方便,还要把耕作区和休闲区区分开来,为未来的农旅融合、林盘经济发展打下基础?罗培的想法得到社区两委的一致认可,所以,在实施大规模、成片腾退的条件下,社区保留了有开发价值的林盘景观。截至今年,社区低效果木腾退面积达到1800亩,粮食种植面积约2300亩。如今的腾退田块,形成了农田、林盘、周边民宿为一体的农业生产大地景观。
腾退后,群众家门口视野敞亮了,可弯弯曲曲的泥泞路,阻挡了产业串联。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的泥泞路?罗培和社区两委积极对接自己的“娘家”——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共同向市农业农村局争取在七里社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提升改造项目,该项目于去年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今年6月改造完毕。8000米灌溉沟渠和1000米产业道路,极大地改善了农田灌溉和交通条件。
行走在田边,新修的水泥路宽阔平整,沟渠里流水潺潺。“这是进水口,把挡板插在沟渠中间,水就自动流到了田间。另外一边的出水口设置比较大,如果下大雨,田间多余的水会自动排出。”村民谢仕良介绍,他家就位于腾退田块边,“路修通了,我可以直接把车开到家门口了。种植户作业也非常方便。大家都说好。”
“通过紧密结合耕地保护与乡村规划发展,七里社区不仅牢牢守住了耕地红线,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还为社区描绘出一幅美丽宜居、产业兴旺的崭新画卷。”七里社区党委书记刘豪对罗培的驻村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探索路径
壮大集体经济组织
社区要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壮大是关键。为切实落实“严守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生产”的政策方针,罗培主导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全资农业公司。采用“农民+合作社+公司”的运行模式,由公司统一流转农户土地,聘请农业专家规模化种植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农作物,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一举措不仅确保了耕地数量和质量不减少、不降低,还成功实现了农户和集体的双增收。“去年,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就增收30余万元,我们可以更好地把这笔钱用于生态环境整治、社区弱势群体服务、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社区纪委书记姜群瑶介绍。
“目前社区成立公司进行规模化种植,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粮油品牌。”为了打通产业发展路,去年年底,罗培和社区党委再次向上级部门争取300多万元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今年5月,该项目正式动工,目前地基已完成,机械设备正在定制中。“建成后,涵盖种子育秧、粮食烘干、分拣、包装、销售等多项功能,2台日处理30吨的烘干机,不仅可以助力本村粮食烘干,还可以辐射周边鹤鸣、柳街、水月等社区,有效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产品附加值,为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罗培介绍道。
在乡村振兴的宏伟征程中,耕地保护与乡村规划发展恰似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二者缺一不可。罗培还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模式,致力于实现两者的协同共进。全力争取市规自局、市住建局、市文广体旅局在七里社区成立并挂牌都江堰市乡村规划建设专项服务团队工作站,目前,该工作站汇聚了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驻点七里社区,全面了解社区的土地资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和产业发展区域,正在为七里社区精心量身定制村庄规划方案。
村里的事情千头万绪,大大小小都牵动着罗培的心。“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是罗培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方便工作,罗培特意购买了一台迷你版电动车,穿小道、过田坎,关心高龄老人和特困供养人员,定期入户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了群众身边。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罗培强烈的干事信心和决心。时光如梭,转眼间他驻村工作已满一年,他感叹时间不够用,说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要尽快把泉水家园小区的不动产证办下来,解决村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想把村集体150亩建设用地资源确权,助力资源转化为资产;计划与结对联动单位高新区石羊街道锦城社区深入沟通洽谈,引进文旅企业,带动七里社区一三产业融合发展;计划培养年轻干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今年38岁的罗培脚踩泥土,心中有梦。在驻村的日子里,他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说:“作为青年干部,我们生逢其时,大有可为,我会用实际行动彰显当代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我们一定能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绚烂的光彩。”(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