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随着一阵“突突”声,收割机将藤条收割后,拖拉机行驶起来,一个个新鲜水灵的红薯就铺满了田埂,工人们忙着分拣、装箱、打包……近日,记者在石羊镇集祥社区看到了这样的丰收场景。
“商品果一般在0.8—2斤之间,大的送到烤红薯店,小点的走电商平台,如多多买菜、盒马鲜生、淘宝农场等,也有一些发往市场和社区团购。”基地负责人代慈华介绍,去年他从烟台农科院引进烟薯25、普宁市农科院引进普薯32,经过一季试种,产量和品质均表现突出。今年种植面积达到了300余亩,受夏季雨水影响,亩产量在6000斤左右,目前市场价在1.2至1.5元/斤。一亩地纯收入约3000元。
有了好的种源还需要科学的种植技术。从前期增加有机质改良土壤,到起垄排沟栽种时保持株距一致,后期管理过程同样至关重要。使用一次性“迷宫”滴灌施药防虫,采用“追肥”无害化方式控制藤叶的疯长,代慈华不断学习、探索种植新技术。
新品种加上新技术的应用,让代慈华的红薯在商品市场走俏。和商家的对接全部线上进行,从采收到发货全流程视频,目前每天的出货量都在20吨左右。
现场,工人根据红薯个头大小装箱,色泽饱满、条形一致的红薯被整理干净后,立即物流发货,从田间到餐桌,也就几小时时间。代慈华介绍,目前,成都周边大面积种植红薯的就两家企业,他的企业是其中之一,因此他的主要客户都集中在川渝两地。
据介绍,烟薯品种不仅有着淡橘色的漂亮外观,薯肉更是橙黄,最大的特点就是糖心,烤好的烟薯吃起来口感黏糯,味道香甜。红薯全身都是宝,红薯叶可当蔬菜外贸出口,次品可以用作牲畜饲料。代慈华表示,明年他的种植规模预计扩大到600亩。
红薯销售业务繁忙也带动了不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每天用工约四五十人,工资日结。有工人告诉记者,离家近、拿钱快,所以干起活来特别有劲。
(本报记者 缪英 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