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走进龙池镇,只见山峦起伏、满目苍翠,这里既是避暑纳凉的好地方,也是我市天然中药材宝库,满山青绿中蕴藏多种药用植物,最为知名的当属“三木”药材厚朴、杜仲、黄柏,还有黄精、重楼等名贵中药材。近年来,我市中药材这一“土”特产正转化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形成一产种植、二产加工,带动三产文化康养的特色发展道路。
做好“土”文章 种植规模化
当下正是厚朴采收旺季。在龙池虹口盛林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抢抓好天气翻晒厚朴,整个院子弥漫着淡淡的药材香。“采收、晾晒、打包、运输,直销厂家,合作社“三木”药材种植面积约3万亩,每年合作社外销厚朴2000多吨,产值3000余万元,合作社成员每人仅药材收入就达4万余元。”合作社社长蒋刚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村民用中药材配出“致富良方”。
成立合作社,树立我市“三木”药材品牌形象。合作社严把种植关,拒绝使用化肥。其次控制采收关,采收一般选择15年以上的树木。品质有了保证,我市“三木”药材在市场上深受欢迎。“厚朴是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的主要成分。市场需求量比较大,我们的中药材远销国内外。”蒋刚均说,销售旺季,每天都会接到全国各地的定单。
而在龙池镇望江社区,林下仿野生种植中药材重楼200余亩,山慈菇60余亩,种苗100余亩。社区还引进黄精、玉竹、白芨、射干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00余亩,各类中药材在地价值超过5000万元,20余户实现年均增收近10万元。此外,蒲阳街道棋盘社区都江堰市神禾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林下种植射干、黄精、草珊瑚等中药材400余亩,带动100余农户参与种植,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该合作社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
川芎作为著名的都江堰产道地药材,应用广泛,2006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石羊镇种植川芎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2020年,石羊镇在竹瓦社区规划打造总面积3000亩的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引进四川修治堂药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方式,推广“稻芎轮作”种植模式。几年间,石羊镇已形成川芎初加工、产品研发产业发展道路。
为了做强都江堰川芎产业链,擦亮都江堰川芎金字招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竹瓦社区成立2家公司,注册“蕊畔”商标1个,研发上市川芎浴足液、川芎精油、川芎暖宝宝等系列产品,并亮相国际礼品展览会、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上线京东商城等,为壮大集体经济组织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15家、合作社34家,社员3000余户,生产加工企业19家,联结带动农户万余户种植中药材。中药材“土”特产正变成乡亲们增收致富的新引擎,推动都江堰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阔。
打出“特”色牌 生产积聚化
依托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经过多年发展,我市中药饮片产业逐渐积聚成势,现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1家。让本土“土”特产华丽转身,让“都江堰产”品牌更响亮,各生产企业正积蓄发力。
“因为都江堰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以我们的川芎、厚朴等中药饮片,品质很高、销路不愁。”四川上药申都中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主业为中药饮片生产销售、地产中药材销售及西南地区道地药材基地建设。
据了解,该企业立足于川产和西南道地中药材资源优势,以中药饮片生产促进药材生产基地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已建成“三木” 药材基地5000亩、川芎基地2000亩、银杏叶基地3000亩等十余个生产基地。基地建设及日常田间管理严格按照中药材生产种植质量管理规范“GAP” 标准进行,该企业成为上药集团在西南地区的中药饮片加工中心,道地药材溯源生产基地和西南地区中药材的储存、储备、供给中心,形成集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为一体的中药产业结构,2023年实现销售3.4亿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都江堰市春盛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坚持“选料上乘、做工精细 ”的经营理念,重视中药饮片传统炮制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并以此全面推动炮制工艺规范化。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现已实现中药饮片的生产规模化、检测现代化、工艺规范化,其“瑞丰成”牌中药饮片已销售到国内各省市医疗机构。
四川聚益康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于2020年6月拿到中药饮片GMP认证,目前,公司主要生产配方饮片、精制饮片和粉剂三大类约60个品种,公司每年实现3000万产值。说起选择中医药产业发展这条赛道,公司负责人陈新表示,“主要得益于四川及都江堰得天独厚的地理资源优势,再是国家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相信未来中医药产业在内的大健康产业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深入挖掘中医药资源,畅通中药材种植、初加工、深加工、销售路径,壮大中医康养、康养经济,实现中医药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产业建圈强链,助推我市“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报记者 缪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