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优属强国防,拥政爱民促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形成了“军地互动、联建联享、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让双拥工作在新时代更具活力。2024年,我市成功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这也是我市第4次荣获此殊荣。
积极创新务实
延伸拥军深度丰富服务内涵
在都江堰这片土地上,“拥军”是温暖的,可触摸的。
“出示优待证,退役军人免费游览都江堰、青城山景区,给都江堰点赞!”“就医、通行等各方面对我们退役军人都有优待政策,内心十分温暖。”小小优待证,浓浓拥军情。自优待证发放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不断提升都江堰市优待证“含金量”,拓展优待证应用场景,增强知晓度和认可度。此前,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免首道门票,引发广大网友纷纷点赞。
目前,我市有139项优待事项,惠及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涵盖生活、医疗、教育、交通、文化、旅游等多方面优待优惠服务。此外,为确保优待证申领工作有序办理,市退役军人局与各镇(街道)、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主动上门,为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的退役军人办理优待证,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尊崇和关爱。截至2024年6月,全市已发放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优待证2.3万余张。
“希望能开展多样的活动,丰富退役军人精神文化生活。”“希望关注退役军人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今年5月,自“退役军人最期盼的十件事”活动启动以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总体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措施和任务。“各镇(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相继开展大走访活动,因地制宜制定辖区活动方案,细化工作措施,确保活动谋划到位、落到实处。”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走访活动中,各镇(街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阵地作用、“微网实格”治理体系和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伍优势,深入小区、院落,通过坝坝会、实地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全覆盖征集服务对象诉求和对策建议。截至目前,已完成梳理来信来访1793件、走访23379人、收集调查回复短信847条、征集网络诉求856条。
“谢谢你们帮我办理好带病回乡的生活补助,你看我这陈年旧疾也终于得到了解决。”4月,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70岁的退役军人陈宗崎说道。当天,陈宗崎将一面写有“部队退伍政策好 带病回乡有保障”的锦旗交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工作人员手中,为帮助解决自己带病回乡落实优抚待遇的贴心服务表示由衷感谢。像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履职尽责办实事 情系老兵解忧难”“真情实意娘家人 心系老兵解危困”……一面面锦旗凝聚着一片真情,是一份认可,更是一份责任。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些锦旗不仅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我们将以此为动力,继续致力于为退役军人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服务,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关心、支持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全心全意为退役军人服务,是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坚守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为延伸服务触角,我市创建70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成138个退役军人“服务超市”,在金融、保险、通讯、医疗、教育、就业、创业、生活等多个方面给予退(现)役军人军属优先优惠。为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先后在成都东软学院和首嘉医院建立拓展型退役军人服务站,持续提升退役军人服务效能。其中,首嘉医院通过建立退役军人服务站,不仅为医院退役军人职工、在院就医的退役军人提供政策咨询、感情联络、帮扶援助、沟通交流的平台,还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现役军人及军烈属提供“五免”(免收挂号费、免收出诊费、免收入院押金、免收救护车费、免收停车费)、“五享”(享住院营养膳食、享住院生活用品、享健康体检优惠、享优先就诊通道、享入院绿色通道)等就医服务,探索实施优抚对象住院费用二次报销,有效减轻优抚对象家庭的经济负担。
军爱民民拥军
谱写军民鱼水情深时代新篇
军民的鱼水深情,在军爱民中得以彰显。今年3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驻市部队官兵深入聚源镇大合社区、青城山镇大通社区开展慰问困难群众暨学雷锋活动,为困难群众送上大米、牛奶、油等慰问品并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这是驻市部队拥政爱民保和谐的缩影。平日里,驻市部队官兵积极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截至目前,驻市部队走访慰问驻地困难群众18户。此外,退役军人和驻市部队在城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应急抢险救援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兵支书、兵技师、兵企业家等优秀退役军人立足本职岗位,全方位参与“五大新城”工作实践,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深入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是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6月,市第三人民医院与驻市某部队举行共建心理健康中心签约仪式,双方达成共识,将联合探索实施现役及退役军人子女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开展系统、动态的心理健康管理和干预工作;针对军休干部心理健康,开展军休干部心理问题早期介入,总结有效防范方法举措。“此次结对共建,是巩固提高一体化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双拥工作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双拥工作、促进军民团结的具体实践。”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 我市46个单位与驻市部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书》,建立“双清单”机制,达成军地互办实事、互提需求等10余项协议。此外,抓住“3·5”学雷锋、“3·12”植树节等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进一步密切军地军民关系。
军民的鱼水深情,在民拥军中得以升华。把部队的事当成“家事”,主动帮助部队解决难题,我市将拥军护军当作“必修课”。驻市某部队反映,训练场建设受原进出场道路桥梁承重限制,影响国防工程建设进度。了解情况后,我市投入资金160余万元为部队新建一条外联道路,现已建成投入使用。
参加“不忘历史·铭记英雄”消费捐赠、拥军基金募集;常态化关爱援助抗美援朝老战士、关爱困难退役军人;开展“暖冬行动”、资助困难退役军人子女就学……在深入开展社会化拥军活动过程中,市爱国拥军联合会用实际行动践行“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退役军人成为全社会尊重的人”。数据统计,我市拥军企业累计为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成都市拥军事业发展基金募集46.6万元,用于退役军人服务的各项事业。累计为2.3万余户退役军人家庭悬挂光荣牌,为9名退役军人解决困难,累计发放关爱援助资金20.1万元,连续两年争取困难退役军人子女教育帮扶名额,累计资助困难退役军人子女就学20名,金额7.5万元。
着力营造氛围
尊崇军人在都江堰蔚然成风
人流如织的双拥广场,可见到主题雕塑、公益广告,展示着军民携手奋进的风貌;随处可见的“军人军属优先”窗口和标识等,诠释着我市浓厚的爱国拥军情怀。如今,双拥宣传教育、国防教育已经融入都江堰人的生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崇军拥军蔚然成风。
5月,2024年春季都江堰市退役军人“欢迎回乡”座谈暨适应性培训举行,为载誉归来的退役军人上好返乡第一课。退役军人姜德文说:“都江堰市发展很快,引进不少优质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我要把部队的优良作风带到学习、工作、生活中,为家乡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市积极营造关心支持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树立并强化退役军人人才观,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发展。据悉,2024年度我市接收春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51人,岗位安置退役士兵44人,已完成档案移交审核。同时,积极为退役军人搭建就业平台,联合市人社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和镇(街道)共同开展2024年度“戎才荟”退役军人及军属招聘会,共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并为10余家重点企业宣讲聘用退役军人的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退役军人就业。出台《都江堰市自主就业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班核实清单》,为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制定更加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审核流程,推进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走深走实。
家门连着营门,军属牵动军心。“孩子能就近读书,这为我们家解决了一件头等大事!”得知孩子能就近入学,现役军人刘海开心地说。据悉,刘海的小孩已经到了读小学的年纪,现居住在天福家园,希望能就近读书,便于家属照顾。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了解到刘海这一诉求后,积极与市教育局协调,并陪同军属全程办理。在市教育局统筹安排下,最终将孩子安排在就近的北街小学就读。“军人的‘后路、后院、后代’紧紧联系着军队前方、前线、前沿,解决好‘三后’问题,事关军心士气,事关部队战斗力提升。”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深入推进“聚焦一线、聚力解难”拥军优属活动,全力服务部队遂行重大任务,我市落实西藏边境前沿、边防一线等官兵子女教育优待40余人次,帮助官兵解除后顾之忧,以教育拥军实际行动服务支持部队备战打仗。军人军属的尊崇感、获得感与日俱增。
当对军人的尊崇转化为一项项饱含温度的实际举措,深情暖意就会流淌在广大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的心中。慰问驻市部队,看望慰问部队官兵,了解部队历史沿革和学习、训练、生活等情况,解决实际难题;元旦、春节走访慰问烈士遗属58户,发放慰问金(品)2.5万元,做到走访慰问全覆盖;举行“铸魂2024清明祭英烈”暨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主题党团日活动,营造尊崇英烈、学习英烈,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的浓厚氛围;优化完善现役军人办事服务流程和立功受奖送喜报管理办法,点亮尊崇之光;开展参观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军休干部、讲解员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进军营、进校园、进社区”活动,深挖红色故事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奋力构建国防教育和红色精神传承双促双融新格局,为全民国防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军民同心,汇聚制胜伟力;军民合力,共铸钢铁长城。我市将进一步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以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团结,谱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双拥新篇章,不断开创强军兴军和都江堰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本报记者 王蓓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