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惯了种养的蔬菜,在平稳的味道之外,味蕾渴望来一次冒险。何况春和景明,所有植物都在卯足了劲生长,抽芽长叶开花,目之所及,遍地皆是能吃也好吃的野菜。采之,洗之,烹之,食之,不亦乐乎?!
“青城山的野菜,比你还要野!”一句话撩动多少吃货的心。于是,众友欣欣然奔赴青城山而去,说是赴一场野菜之约,其实也是踏青之旅。
清明时节,雨水淋洗后的青城山绿意醉人。乳白的云雾在山峦间缠绵,一丝丝,一缕缕,仿若被扯碎的棉花。一树泡桐花开在路口,桐花如雪,仿佛在笑盈盈地迎接归人。是的,回到山中,我们都是大地母亲的孩子,今日归宁。
车停山下,沿着村道一直往上走,芳草满坡,溪流潺湲,新鲜洁净的空气直灌肺腑。蒲公英到处都是,它们举着一朵朵黄花,无忧无虑。沟渠边长满水芹菜,嫩得要淌出水来,若是掐一把凉拌,绝对美味。车前草长得汪洋肆意,叶片宽肥,旗帜般招展。
见到羽儿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一株意象非凡的马齿苋,身穿绿衣的马齿苋。我奇怪自己怎么会想到马齿苋,由一个女子想到花很正常,我偏偏想到一株草,而且是野草。
羽儿领我们走进水坝崖的一家野菜馆。水坝崖,这名字一听就让人喜爱,流水、堤坝、山崖,仿若水墨画里的寥寥几笔,生出无限意趣。且说这个白墙黑瓦的农家院落拾掇得十分干净,院子里种了大量花草,海棠、多肉、杜鹃、羊齿植物,葳蕤茂盛。
午餐的主角自然是野菜。铜锅置于桌子中央,土鸡和山腊肉已经煲好,热气袅袅,香气肆意窜出,不过,今日它们当不了头牌。火锅周围摆满竹篮,林林总总全是野菜。我辨认一番,认得有鱼腥草、鹅脚板等几种,其余全然不识。
鱼腥草十分鲜嫩,一寸来长的茎叶,色泽猩红,吃起来脆爽多汁,香气饱满。想起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他实在无法理解有人对鱼腥草的喜爱,这满是生鱼气味的野菜,如何入得了口?但是在四川,男女无不爱吃,尤其野生的浓烈滋味,更受欢迎。我想,老先生倘若吃过这肉汤烫涮的芽叶,也许会改变看法。
特别好吃的是马齿苋。我之前将它切碎搅入蛋液,煎成黄绿相间的蛋饼,滋味清香,回味有一丝丝酸涩。没想到烫火锅居然脆嫩鲜甜,唇齿之间一股清气,飘荡逍遥,如风在树林,云在青天。
鹅脚板色泽翠绿,叶形如鹅掌。我从前吃过几回,将芽叶焯水凉拌,清香可口。这次见它们在滚沸的肉汤里出没,亲切如故人。吃起来野味浓郁,清鲜微苦。不过,清苦得恰到好处,那是它活泼的魂灵。
还有一种叫做观音菜的,打听它的学名,众人都摇头。叶片翠碧,叶形细长,吃起来清脆爽口,有一股特殊的香气,且越嚼越香。是不是野韭菜呢?我心下猜测,但不敢确定。话说回来,乡间叫观音菜的野菜还挺多的,血皮菜也可以叫做观音菜,那是一种叶面深绿、叶背紫红的野菜,炒猪肝是最佳搭配,口感柔嫩细滑,有补血之功效,还可治疗胃出血等病症。大约这类野菜与人亲近,善莫大焉,乡亲们认为是观音所赐。从乡野植物的命名,可以窥见人与自然的关联。
那日的野菜宴上,最震撼人的是藿麻。长相狰狞的植物,学名荨麻,茎叶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刺,行走山野的人没有不惧怕它的。一不小心触碰到,即如被黄蜂所蜇,奇痛奇痒,轻则红肿难消,重则溃皮烂肉。作家蒋蓝写过文章《一片藿麻引发的血案》,据说张献忠入川,曾被藿麻刺得跳将起来,恼羞成怒,言:“川人可诛,川草更可恶,他日倘手拥兵权,必使人不留种,寸草不生而后已!”
这玩意儿,能吃吗?我们瞧着面前一竹篮藿麻,它们纯洁无辜,无思也无畏,一派天真模样。有人端起竹筐,毫不犹豫哗啦一声倾倒入锅。“可以吃了,烫得太死没香味。放心吃嘛,不得‘藿’人!”服务员拎着铜壶过来续汤,微笑相劝。终于有勇敢的人夹了一筷子,送入口中咀嚼一番,面露喜色,连赞滋味绝美。我将信将疑,夹起看时,茎叶上仍然毛刺直竖,但是入口之际感觉刺已软平,再无杀伤力,嚼在嘴里,清香回甘,悠悠荡荡的山野气息。
羽儿说,青城山中藿麻多,它是一味中草药。农家乐常用它做菜,譬如剁碎与蛋液搅拌,煎成蛋饼吃;或者拿来煮粥,藿麻稀粥颜色淡绿,清香可口。
其实,藿麻本性柔弱,就像花椒树、皂荚树也浑身带刺,那些蜇毛或锐刺,无非试图杀伤来犯之敌而保护自己。然而再厉害的植物武器,也终究敌不过人类的唇齿。饶是如此,它因为蜇人还招来责骂,“恶”名远扬。但是,问世间,何为善恶美丑?不过都是比较而言,立场不同,所见便不同。譬如藿麻,食用它可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利水消肿、活血止痛……藿麻对人类可谓恩泽广布,简直就是美善的化身,何丑之有,何恶之有?!
坐看青山迢迢,群峰环绕起伏,恰如青色的城郭。想起青城山古名“清城山”,原出中国神话中“清虚以守神”,这里是道家胜地,历代多有在此修道之高人,或孜孜求道,或结庐传道。一个“道”字,含义无穷,究竟何谓道?道可道,非常道。野菜之味,道在其中。万事万物,皆在沉默中显现深意。我们今日在此吃喝,细细咀嚼,能悟出些什么呢?
饭毕,吃茶。今年的第一批新茶已经问世,众人围成扇形,品咂一口春。交流是轻松愉快的,从郫都老李带来的新著,说到彼此的创作,话题最终落到野菜。山中野菜或浓烈,或霸道,或清淡温和,但无一例外,都携带着浓郁的山野之气。正如不同作者因个性使然,作品或大开大阖,或朴素温润,美美不同。但是,好文章一定有灵魂,有独特性。
羽儿殷勤照顾大家,糕点、水果、花生瓜子,一应安排得妥帖周全。她的衣裙在风里飘荡,活脱脱是一株行走的春草。想起她的微信签名“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青城山下的这个女子,与山野有甚深缘分,她身上温柔安静的气质,也时常流淌于笔端。阅读她的文字,就像从马齿苋的一口清鲜中,汲取到天地灵气。
扎根山野的文章,自然蓬勃生动。反观自己,久居钢筋水泥的斗室,被驯养得如同园圃里的一棵菜,我还能冒出灵气逼人、个性勃然的芽苞吗?(杨庆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