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社区位于龙池镇西部,东与深溪社区接壤,最南端为郄家岗,与龙溪社区相连。西部以山脊为界,与汶川县映秀镇、银杏乡为邻。北部与虹口社区相连,最北端为龙池岗,古名慈母山,海拔3072米。社区幅员54.6平方千米,呈现河谷、陡山、高山、高山湖泊地貌特征,平均海拔1200米。社区大部分山地属原始林区,森林覆盖率95%,大部分林区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社区属大熊猫野放地。
闻名遐迩的龙池位于龙池岗下,九岭环抱,九涧归池,系成都市唯一的高山自然湖泊,水域1平方千米,湖缘坪地2平方千米,湖面最低海拔1859米。
1957年以前,龙池属汶川县管辖。民国《汶川县志》载龙池有八景:金狮高山望、飞马报吉祥、仙鹤眠水洞、野牛卧池塘、八角非凡景、群真会朝阳、双灯照红壁、合掌见龙王。
龙池古时又名“滋茂池”。北宋黄休复在《茅亭客话》中记载:“慈母池亦云滋茂池,去永康军(灌县城)入山七八十里,池水澄明,莫测深浅。每至秋风摇落未尝有草木飘泛其上,或坠片、纤芥,必有飞禽衔去之。每晴明水面有五色彩如舒锦焉。或以木石投之,即起黑气,雷电雨雹立至。或岁旱祭祷,无不寻应。休复曾见道门《访龙经》:水有五色及沙在石上者,皆是龙居之处也。”
北宋名臣、学者田况在《益州龙神祠记》里云:“蜀之西山,有池曰滋茂,亦曰慈母,以其能兴云雨,救早,懋养百谷而名……唐开元中,章仇兼琼既得平戎城,梦一女子调曰:‘我此城之龙也,今弃戎归唐,原有以居我,章仇异之,表为立祠。’”
古代,成都水患,祭祀李冰,旱灾,则祭祀龙女。成都平原水神系统中,龙神信仰是主要部分,目的是祈雨。蜀中祭祀龙女起于唐朝初期,唐代宗时,官至嘉州刺史的岑参游历成都龙女祠,写下《龙女祠》诗:“龙女何处来,来时乘风雨。祠堂青林下,宛宛如相语。蜀人竟祈恩,捧酒仍击鼓。”
龙女从龙池乘风御雨而来,享用祭祀之礼。唐初,建造岷江流域神龙祠的一则“董山丘”民间故事,流传于灌、汶一带。青年何木匠受邀营造龙池神龙祠,建成后,老道董山丘赠一白狗与木匠,木匠未听赠言,放走了白狗,白狗系董山丘之小龙女。董山丘后被唐明皇敕封为长江水神广源公。小龙女与青年木匠相恋,犯下天条,被罚永巡岷江。
至清代,在龙池“面阳位吉祭,筑层台,奏请祀典”。清雍正皇帝御题“泽沛川原”庙匾,敕封龙池龙女为显佑龙神,坐迴龙殿。神龙祠有简阳、什邡、彭县、郫县等地敬献数十匾联。
南岳社区一名,源自村中南岳庙。民国年间,以庙名取村名为南岳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改村名为大树大队。改革开放后,恢复村名“南岳村”,2020年6月,更名为南岳社区。社区辖6个居民小组,农户337户、714人,社区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党员54人。
南岳社区属“华西雨屏带”,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年降雨量12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70~90%。龙溪河源自龙池岗,冰凉洁净,清澈见底,穿越南岳社区,民居沿河流构筑,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河谷生活画。南岳社区暑期气温较成都市主城区低10℃,社区内山地大部分为原始林区,为夏季避暑绝佳之地,有设施完善的农家乐38家、特色民宿6家。
龙池湖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有华西亚高山植物园,也称中国杜鹃园,占地620余亩,是我国唯一保育与研究杜鹃花的植物园,收集保存杜鹃花及其他珍稀植物活体2000多种,其中野生杜鹃420余种。春天,多种杜鹃花次第盛开,慕名而来的人们徜徉其间,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龙池山门处,可见野生藏酋猴群,猴群或围着游人讨要食物,或在岩上晒太阳,或在林间打闹嬉戏。社区内活动的藏酋猴由20多年前的数十只,繁衍到1000余只,分为几大家族。另有数群川金丝猴栖居高山,时到村民房前屋后嬉戏,乖巧可爱。偶见大熊猫到村民生产棚区,窥见无人时,大大方方猎食村民圈养的山羊。野猪常见,多以10多头聚集,村民笋用竹林,不免成为野猪美食家园。
社区养殖、种植均处于自然生态状态,年出栏生态猪1200余头、林下鸡5000余只,发展厚朴、杜仲、黄柏等“三木”药材4000余亩,茶园1000余亩。村民生产的猪肉、土鸡、茶叶、蔬菜,常常被农家乐、游客采购一空。
南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除办公、便民用房等一应俱全外,建设了传统教育基地“十女办学陈列馆”。1957年龙溪乡划归灌县,村民大部分是羌族后裔,教育十分落后,结绳计算,口耳相传纪事。1962年,灌县县委动员平坝区回乡女知识青年到龙溪乡当村民,担任挣工分的教师。10位坝区姑娘上山,在龙溪乡奉献青春,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白天教育孩童,晚上办夜校教育村民。“十女办学”先进事迹通过当年的《四川日报》传遍全国,她们的事迹是传统教育的富贵精神财富。“十女办学陈列馆”成为都江堰市、成都市新教师、公务员入职宣誓的传统教育基地。(罗华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