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都江堰城区出发,过青城大桥,左拐进入中兴场,再沿中崇路驱车10来分钟,便来到河西重镇——石羊镇。在石羊镇以北,有一片与巍巍青城山隔河相望的土地,那便是石羊镇书院社区。
书院社区毗邻石羊场镇,环境优美,风景宜人,土地富庶。这里林木葱翠,绿意盎然,沃野数里。春有大片金黄的油菜花,青葱翠绿的麦苗点缀大地;夏秋有沉甸甸的麦浪、稻浪滚滚而来;秋有铺天盖地的桂花香随风飘散。数个村落,13个村民小组,1333户人家,4356人就在这5145亩如诗如画的土地上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其实,书院社区以前没这么大的面积,是合并了之前的长征村、红川村、天平村后,土地总面积才达到了5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有3939亩,建设用地879亩。目前书院社区为保障国家粮仓储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始退林还耕,还耕面积已达到300多亩,后续工作还在积极推进中。
书院社区交通便利,下有石安路通往花木之乡安龙,上有石太路与太平场相连,中间更是有几条水泥小路通往各个院落。如果想到都江堰城区和崇州市,宽阔的中崇路绝对能满足大车、小车、公交车的需要。近年来,新修的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又与社区紧紧相邻。出中崇路上成青路,几分钟便可到达成都三绕高速入口,雄伟壮观的青城山特大互通立交桥巍然屹立于眼前,盘旋驶上这座桥,在高速路石羊服务区加满油,便可以到达你想要到达的诗和远方。
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沙沟河在这里缓缓流淌,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如今,在清澈的沙沟河畔有了一个网红打卡地,那就是占地几十亩的苗木种植基地,红枫、紫薇、楠木、香樟、桂花、罗汉松等名贵树木在这里安家落户,肆意生长,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每到秋天,那一片片仿若滴血的枫叶如天边的红霞,在秋风中一片烂漫。“霜叶红于二月花”,这片枫林吸引着许许多多人前来观赏拍照。而苗木的种植、施肥、管理、出售,则带动了几十人就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沙沟河不远处还有一个猕猴桃基地,面积达到了300多亩,注册品牌是猴美人,主要有红阳和黄心两个品种。它们的果,大、甜、鲜,口感好,还是有机的,主要得益于几位川农大博士悉心的指导。
除了种植苗木、猕猴桃,书院社区的木器加工也相当出名,鼎盛时期有20多家木器加工厂。这些加工厂生产的圆桌取自质地坚硬的柏木,且技术精湛,做工仔细。拼接、切割、打磨、上漆,一道道工序一丝不苟。做出来的圆桌精美细腻,花纹自然,几乎看不到什么缝隙,像是用一整张木材做成,深受商家的喜欢,产品销往重庆、贵州、云南等地。
说到书院村发达的经济,不能不提到一家钢门窗厂,它就是鑫大福钢门窗厂。这个厂是2017年创办的,占地面积23亩,工人有80多个,每年的产值达到了上千万元,每年给政府贡献了几十万元的税收。产品供不应求,销往贵州、云南、湖北等全国各地,据说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也有不少订单呢!这个厂是中国一线地产合作品牌,被评为中国超大防火门领军企业,CCTV上榜企业,某些技术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走进工厂,环境十分优美,厂房气派崭新,地面干净整洁,生产井然有序。
当然,书院村的 子鸡肉在河西地区很出名,油炸蒜香豆腐、麻辣豆腐干等豆制品加工,蔬菜、经济作物种植,居民外出打工等,也为书院社区的经济贡献了GDP。
凭借发达的交通、群众的勤劳努力,书院社区居民过上了富足美满的生活。据社区党委书记胡春玉介绍,社区人均年收入达到了20000元。
文章写到这里,你一定有疑问,书院社区为什么取名叫“书院”呢?哦,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这里有一个书院——临江书院,即现在石羊中学的前身。据本土作家赵志伟的书《花蕊故里》中的一篇文章《临江书院》介绍,晚清,石羊镇有一个商人叫牟国洪,因为诚实守信,精明能干,在跟江西的“临江川帮”人做生意的时候,被委派做这边的代购代收头人,说好年终结算收账。有一年,正遇上川芎的价格涨了50倍,所以江西老板的资金也翻了很多倍,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这个江西老板却连续几年没来收账,牟国洪心里很焦虑。一天他路过江西坟,边走边思考江西老板收账的事情,忽然一阵马蹄声响,一个人下马给他报喜说:“恭喜你老年得子。”牟国洪心里一惊,我正在想着收账的时刻,儿子就降生了,这个儿子是不是来收账的呢?以后会不会败家呢?于是他决定捐出家产的一半(3300多吊钱,相当于今天的人民币100多万元),用来建造一个书院。这个书院因为有临江人的资金在里面,所以就起名叫临江书院。书院建成以后,成了传播进步思想和新文化的摇篮,陈道谟、马仁海、赵鹤琴等名人就是在这里扬帆起航的。时光荏苒,170多年过去了,书院早已灰飞烟灭,只有那几棵高大的楠木和柏树见证着风云变化、历史兴衰。
如今的书院社区居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这片土地上憧憬未来,安居乐业,驾着历史的车轮砥砺前行,走向美好富庶,走向繁荣富强。(彭丽 文/资料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