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biglogo.png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http://www.djymedia.com/content/2024-04/29/015692.html

等待处理…

新民 社区 味蕾盛开在新民

点击量:41    我要评论 (0条评论)

乡村振兴,少不了美食的助力。天马镇新民社区就有一张响亮的乡村美食名片——“华严食府”,早已是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让美食文化融合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新民社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叫新实村,1958年成立驾虹乡,新实村分解为实践和新民两个大队,分别取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村民之意,2018年撤销驾虹乡并入胥家镇,2021年又撤销胥家镇划归天马镇时,再次由实践和新民合并成现在的新民社区。合并命名要求不能各取一字,只保留或使用原其中一个名称,最后批准确定为现在的新民社区。

合并后的新民社区有10个村民小组,1095人。处于天马镇东北部,东与彭州市接壤,西邻天马镇金胜社区,南以蒲阳河为界,S106线、彭青路穿社区而过。幅员面积4.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500亩。地域内平原与山丘相守,田野里果蔬与粮食齐丰。

华严食府就在新民4组的农家大院里,民宿与美食配套。院内有两棵枝冠宽阔的枣树,夏日里遮天蔽日,被村民视作吉祥之树。食府者,意指可品食的美味很多且有几分贵气的地方。2022年央视美食栏目的《舌尖上的中国》,就对华严食府进行过深度的宣传报道。独特的菜品与地道原生的食材,是其它餐馆无法企及的。仿古建筑的食府庭院外,大片承包地种植着各种时令蔬菜,菜地旁的围栏里散养着鸡鸭兔等家禽家畜,食客们来了之后点杀现做,鲜活得不得了。尤其是鲜辣红亮的乡土传统菜品“仔姜兔”,让食客们伸舌叫绝。兔是敞放散养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腿部、胸部肌肉紧实,烹饪时加了少许中药香料,还没上桌,特殊的香味就让人有些按捺不住。央视美食栏目记者当场品食,解馋。猛然拈起一块,筷子尖上亮闪闪的,稍冷人口:“完全烧制入味了,肉有嚼头且化渣,丰厚的味道在嘴里久久留香。”彰显着麻辣鲜嫩、色香味型俱全的川菜感观,给人味觉上的极端享受。

与华严食府呼应的是农家院落,荤菜、素菜都是地道的农家小炒,口感鲜美。主人自家地里种的时令蔬菜,拒绝使用农药和化肥,依时节自然生长。游客去了才从地里采摘回来,随便用清水煮,仅用油炒都是安逸的。营养、安全,保留着丰富的维生素,色泽青翠,能吃出蔬菜自有的清香,用舌尖品尝着乡村的味道。

说华严食府,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张希舫。他不仅认真地打理华严食府,不断推出新菜品,还是网络平台“麻辣社区”都江堰片区的版主,为全方位宣传都江堰,针砭社会时弊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

“华严”之名是取食府处于华严寺的地界上之意,食府表明其规模品质。几经走访打听,查阅史料才知原都江堰市驾虹乡新民(现食府所在的4组)有一座华严寺,最早修建于南宋时期,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主要供奉着华严三圣:释迦牟尼及两位弟子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分别代表智慧、慈悲和行德。据传华严寺在几百上千年的时间里,几经毁建,至上世纪的1921年惨遭天火,仅存大殿和几间楠木房架,后经培修用作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沿用至1950年代停用,到1984年前夕才彻底拆除。

新民还有一个流传久远的神话故事:以前这里经常缺水,若遇上少雨的年份,吃水都很困难,更不说庄稼了,常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传说有一天一个过路之人经过此处天降暴雨,该路人没有带任何避雨用具,也没有找地方避雨,而是顺便坐在该处路旁的一块石头上。暴雨过后路人瞬间消失,人们才发现路人坐过的石头及周围没有一点暴雨淋过的痕迹,有人感到很奇怪,便想将此石头搬走。刚移开石头,石头下面便涌出一股清澈的泉水,常流不断,后来有人从梦境中得知当时是观音菩萨在此休息,清泉是观音菩萨恩赐给新民村人的,四周方圆几里地的人从此不再为吃水发愁。人们为感恩观世音菩萨,就把此地叫做“水观音”。

无论是现实中的华严古寺,还是传说中的水观音,都是在教化人们弃恶扬善,心存感恩。

今天的新民社区,正在两委带领下铆足干劲,力争尽快完成“蔡家湾林盘整治”项目工程。改变全区面貌,助推乡村振兴。再过二、三个月的时间,这项综合性的环境整治项目就将完工,届时新民社区将建成都江堰市首家现代化的地埋式垃圾处理站。以绿道、游道把蔡家湾的林盘串联起来,一湾清水绕着蔡家湾缓缓而去,游玩吃齐备,成为市民、游客夏日郊游新的打卡点。

良好的休闲环境,美食的诱惑,必将为落实社区两委完成“农产品加工中心”筑巢引凤,壮大集体经济的工作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从而使乡村更美、生活更甜。

让我们相约盛夏时,到天马新民社区蔡家湾林盘休闲纳凉,到田园风光的华严食府品尝美食。(南桥 文/余振威 易加钧 资料 图)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大桥 社区 清水画廊中的 幸福桥
分享到

© 2018-2024 都江堰报刊
ICP备:蜀ICP备18036256号-1

↑ TOP